日本股市才剛開始收復失地,還有上漲空間
2023/06/27
日本股市的上漲進入了速度調整階段,上周(6月19~23日)受到獲利拋售的影響,日經平均指數11周來首次回落,收於3萬2781點(本週首日的26日繼續下跌,收於3萬2698點)。雖然此前受到低估的日本股票由於獲得重估而漲至1990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準,但在全球股市中的存在感仍然很低。失地的收復只是剛剛開始。
![]() |
「不認為日本股市的上漲行情已經結束。堅信長期的(企業業績等的)改善」,美國大型資産管理公司普信集團(T.RowePrice)的全球股票投資主管Eric Veiel如此表示。
普信集團自今年春季加強漲勢之前就一直「超配(看漲)」日本股票。該集團一直樂觀地認為,正因為對日本的變化持懷疑態度的海外投資者仍然很多,才會有巨大的上漲空間。
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主機板(prime)市場的總市值截至6月23日為809萬億日元,比2022年底增加126萬億日元。日經平均指數在3個月內上漲5000點以上,在泡沫經濟期的1989年末創出的歷史最高點(3萬8915點)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不過,從日本股票在全球所處的地位來看,充其量只是終於給長期的「地面沉降」踩下了煞車。與1989年底相比,美國標普500指數上漲至12倍,英國富時100指數上漲至3倍。
![]() |
作為機構投資者長期與日本股票打交道的日本投資顧問業協會會長大場昭義對最近3個月的日本股價上漲表現冷靜。他指出「30年前世界級的日本企業很多。通過股價上漲而獲得重估的只是不斷提高價值創造力的一部分股票」。
日本股票的總市值佔作為全球股市代表性投資標的的MSCI全球基準指數(ACWI)的比率在2022年10月跌至歷史最低的5.2%。不到達到2位數的2000年前後的一半。即使在股價上漲的2023年5月,也只有5.6%。
MSCI劃分為「大盤股」的總市值的最低線正在逐步提升,目前約為138億美元。超過138億美元的日本企業只有90家,而全球約為1260家。
受日元貶值導致的兌換為美元的金額縮水影響,近年來不斷被排除在全球股市指數之外。納入的公司數量也比2007年的峰值時減少4成,降至237家。
QUICK FactSet 的數據顯示,從個股的美元計價總市值來看,即使到日經平均指數創出約33年來新高的6月16日,在全球前100的大企業中,日本企業也只有排在第32位的豐田。在日本排在第2位的索尼集團僅為世界第105位。在10年前的2013年6月末,日本有4家企業進入前100名。雖然豐田的股價幾乎翻了一番,但排名仍低於當時的第18位。
截至6月第2周(12~16日),海外投資者連續12周凈買入日本股票,累計金額達6萬1757億日元。成為資金快速回歸的推動力的是作為股票價值本源的企業收益的復甦預期。今後的重估空間取決於預期兌現的確定性。
匯總分析師利潤預測的日本Quick Consensus的數據顯示,將構成日經平均指數的225家企業的利潤加起來,計算本財年(2023年度)的預期PER(市盈率),結果為14.4倍。與大致維持在14~16倍左右的「安倍經濟學」行情的2010年代中期相比,並未出現估值偏高。
日經平均指數如何才能漲至3萬5000點以上呢?下一財年(2024年度)的凈利潤預計隨著Quick Consensus的成分股業績改善而增長7%以上。由汽車生産的恢復和漲價效果、訪日遊客需求復甦支撐的消費擴大等將成為利潤增長預期的線索。如果在全球經濟減速的情況下仍然維持利潤增長預期,35000點以上將以PER14倍左右的自然狀態進入射程。
![]() |
另外,日本的企業為提高資本效率而做出的努力也不可或缺。EPIC Investment Partners的董事長武英松表示:「最近日本股市一直在13~15倍PER的水準波動,但如果有效利用持有的現金等提高效率的預期加強,可能會得到更高的評價」。
日興資産管理的首席戰略分析師神山直樹分析稱,要創出新高「日本經營者能否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非常重要」。他指出關鍵在於人才和設備等提升盈利能力的投資能否擴大。
目前,海外資金流入對象偏重於日本的大盤股。東證的各投資部門的買賣動向顯示,海外投資者自4月第1週到6月第2周在主機板(prime)市場合計凈買入6萬億日元以上,另一方面,在以中小盤股為主體的東證標準(Standard)市場凈賣出4億日元。
作為日本股市復興的條件,海外投資者正在關注伴隨工資上漲的通貨膨脹是否會在2024年延續下去。另外,日本銀行(央行)的貨幣寬鬆路線是否會迎來大轉變也是關注的焦點。如果能打消對環境好轉的懷疑論,擴大股票重估的範圍,那麼一直被忽視的日本股票就有充分的空間挑戰新高。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篠崎健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