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股價是泡沫嗎?

2024/03/12


      美國半導體大型企業英偉達在過去一年多裏股價一路上漲。持續上漲的背景是,市場認為與iPhone普及期的美國蘋果等企業相比,利潤有望急劇增長。雖然與只靠預期推動的上漲有所不同,但對人工智慧(AI)的興奮感能否推高與實際情況背離的股價,警惕的聲音也在增加。

 

      分析師的目標股價提高和股價呈現出你追我趕的局面。QUICK FactSet匯總的英偉達目標股價平均值從1月末的674美元起,在2月21日的2024財年(截至2024年1月)財報發佈後上升到893美元。股價也在3月7日上漲至926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美國瑞穗證券3月5日將目標股價從850美元上調至1000美元。

 

 

      被視為看漲派的高盛在2月22日將目標股價定為875美元。微軟等超大規模雲服務商(Hyperscaler)對AI晶片的需求旺盛,半導體部門分析師播俊也表示,「2024財年(截至2025年1月)和2025財年(截至2026年1月)出現(業績)低谷的可能性很低」,這種看法成為預期的基礎。

 

      對分析師的業績預測進行分析後發現,認為2023財年僅為43億美元的凈利潤到2026財年增至643億美元屬於平均值。3年內凈利潤將增加600億美元。換算成日元為9萬億日元,相當於豐田2023財年(截至2024年3月)的預期凈利潤(4.5萬億日元)的2倍。

 

      據預測,AI時代的贏家英偉達賺取的利潤將比過去的技術創新更多。

 

 

      蘋果公司推出iPhone的2007財年(截至2007年9月)的凈利潤為35億美元,8年後的533億美元是一個頂峰。微軟受益於雲計算的增長,從2018財年(截至2018年6月)開始,4年裏凈利潤增加了560億美元,而有觀點認為英偉達將實現更高的利潤增長。

 

      英偉達的AI晶片處於壟斷狀態,利潤率很高。也有觀點預測銷售凈利潤率將超過5成。超過最近的蘋果(25%)和Alphabet (24%)等其他科技巨頭。

 


    

      雖然英偉達今年股價暴漲了9成,但並沒有過度的偏高感。隨著股價的上漲,市場的利潤預期也在上升,將目前的股價除以2024財年(截至2025年1月)每股預期收益得出的預期PER(市盈率)為36倍左右。

 

 

       在IT(資訊化技術)泡沫達到頂峰的1999年年底,網路設備廠商思科系統的PER達到100倍左右,涉足作業系統(OS)的微軟達到60倍左右。被期待為純電動汽車(EV)贏家的特斯拉的PER在2020年末達到了約200倍。

 

      美國1960~1970年代前半期的牛市由被稱為「漂亮50」的50隻主要股票拉動。從1972年末的PER來看,伊士曼柯達為40倍左右,麥當勞為70倍。50家企業整體為42倍,接近現在英偉達的PER。

 

      英偉達股價的走向取決於作為客戶的雲計算運營商的設備投資能否持續,以及生成式AI能否如期改變世界商業。根據過去的案例,主要設想了三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股價上漲,但隨著利潤的增加,PER不斷下降。IPhone普及期的蘋果在上市當初的2007年末也達到37倍,但到業績增長的2010年代前半期,下降到10倍左右。在個人電腦普及初期的1980年代,成為市場領頭羊的IBM的PER在1986年末達到了15倍左右。

 

      第二種情況是,預期被調整,PER和股價聯袂下降。不僅是IT泡沫時期的IT股和特斯拉,「漂亮50」隨後也出現股價下跌,PER隨之下降的情況。

 

資料圖(Reuters)

 

      看空派的德意志銀行的分析師羅斯·西摩認為,2024財年(截至2025年1月)的預期每股收益將與共識相同,但PER為30倍,將目標股價定為720美元。認為「週期性的減速局面將在2025年到來」,對長期增長持謹慎態度。

 

      最後則是PER進一步提高的情況。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布蘭特·格爾德法(Brent Goldfarb) 教授等人認為,在技術創新的時代,哪家企業如何實現盈利並不明確的「不確定性」、取得成功的「專業企業」的存在、「對敘事(通俗易懂的故事)的確信不疑」、樂觀的「投資新手」的加入相互疊加,泡沫的發生概率將提高。

 

      據美國瑞穗證券的數據,在英偉達的營業收入中,與AI相關的比率高達90%,是「專業企業」。面向遊戲的印象正在逐漸淡化,逐漸成為AI時代的天才這一地位。還出現了因AI改變世界的敘事和智慧手機投資而增加的投資新手。以英偉達為核心的相關企業是否存在泡沫?目前還不能粗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三島大地 紐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