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30年的「月9劇」如何突破收視率瓶頸?

2017/05/12


  日本富士電視臺的黃金檔期是每週一晚上9點,在此期間播出的電視劇也被稱為「月9劇」。從首部月9劇開播到現在已迎來了30週年。月9劇的劇情大多聚焦都市的青年男女,創造出「trendy drama(流行都市劇)」這一説法,製作了眾多經典名作。那麼,月9劇的歷史發展歷程是怎樣的呢?

 

1991年播出的《101次求婚》創下23.6%的平均收視率(右邊為男主角武田鐵也和女主角淺野溫子)

 

  「突然讓我做兩小時的電視劇,當時做了5,6部吧。最初幾部都是迎合時下流行的劇情」,富士電視臺社長龜山千廣回憶起月9劇的開始時説道。第一部月9劇是以電視行業為舞臺的《主播也瘋狂》(1987年4月播出)。從這部劇的意外爆紅開始,月9劇就這樣走過了30年。

 

  「觀眾們已經成為這個檔期的粉絲了。我們也真實感受到了追求月9劇獨特之處的‘忠實觀眾’的陪伴」,曾親自操刀製作過月9劇的編成局長石原隆這樣回憶道。在還是家庭劇當道的時代,月9劇作為有獨特個性的電視劇顯示出存在感。

 

  其中之一就是1988年播出的《猛龍笑將》。以繁華都市為舞臺,演員服裝十分時尚,開創了流行都市劇的先河。這部劇的製作人是富士電視臺常務董事大多亮,他後來又製作了《東京愛情故事》(1991年)等大受歡迎的言情劇。他回憶道:「和對手做一樣的東西是無法取勝的。於是我把目光轉向了自己喜歡、而且當時為數不多的戀愛題材」。

 

  描寫現實愛情

 

  影視劇研究方向的早稻田大學教授岡室美奈子分析稱,「月9劇最大的意義就是確立了愛情劇這個類別」。她同時表示,包括音樂的使用方式在內,月9劇的特色是「迄今沒有的新東西」。


 

  岡室教授指出,月9劇的另一個強勢是「開創了反映當代社會的電視劇」。其中的代表作就是1991年刷新收視紀錄的《101次求婚》。主人公設定為乏味無聊的中年大叔。岡室教授説:「這部劇不華麗,描寫的就是現實中的愛情。作品敏銳地將泡沫經濟崩潰後的經濟發展失速融入其中」。

 

  誕生了眾多名作的月9檔,近年卻在收視率上苦苦支撐。2017年冬季劇《也許很突然,明天我要結婚了》的全劇平均收視只有6.7%,刷新了最低記錄。即使是月9招牌的愛情劇,也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收視結果。

 

  守住黃金檔

 

  現在的製作人都是看著木村拓哉主演的《悠長假期》(1996年)和《戀愛世紀》(1997年)成長起來的一代。石原隆説:「現在的製作人都覺得月9的特色就是愛情劇,必須要做這個題材,可能多少被這種‘特色’所束縛」。

 

  在30週年的節點上,富士電視臺決定拋開愛情劇,用推理劇《貴族偵探》(4月17日開播)一決勝負。這部劇由偶像團體「嵐」的成員相葉雅紀主演,講述了自稱「貴族偵探」的男主人公實際上對推理毫無興趣,全部交于身邊的司機、女僕和管家解決案件。「我認為這是前所未有的偵探劇,沒有月9劇和30週年之類的限制,而是先考慮做出有意思的東西」,製作人羽鳥健一信心十足地説。

 

  同為月9推理劇的《律政英雄》(2001年)和《神探伽利略》(2007年)等都塑造了充滿個性的主人公。關於今後電視劇製作的重點,龜山千宏説道:「如何創造出鮮活的主人公形象很重要」。石原隆也對充滿幹勁的拍攝現場表示期待,「月9不僅僅是愛情劇,也要製作各種題材的電視劇。以30週年為契機,希望可以挑戰新的東西」。

 

  隨著網路的普及和點播服務的完善等收視環境的變化,在特定日子的特定時間看特定節目的意識逐漸消失。石原隆表示:「過去用電視看月9的年輕人現在都在自己喜歡的時間看了」。

 

  儘管如此,大家想保住月9劇的心情沒有變。「不發展年輕觀眾的話電視是沒有未來的。我相信月9是與其相符的舞臺」,石原隆強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文化部 赤塚佳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