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培養孩子到大學畢業要多少錢?

2019/07/09


      日本面臨著嚴重的少子化問題。2018年,日本出生人口數再次創下歷史新低,顯示每個女性一生中生育孩子平均數的「合計特殊出生率」降至1.42(中國2016年為1.25)。有調查顯示,阻礙日本家庭生育孩子的一大原因是金錢問題。作為應對少子化問題的「招牌政策」之一,日本安倍政府提出實施教育免費化,其中針對幼兒教育及保育的免費化今年10月就將實施。

    

      那麼,在政策落地之前,日本家庭在培養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的22年裏究竟要花多少錢?政策的實施將具有多大意義呢?日經中文網以《日本經濟新聞》的報道為基礎,結合日本官方與民間的調查試著為您算了一筆賬。也希望為中國在解決相關問題時提供參考。

         

在上課的日本幼兒園孩子(資料)

     

      其實,對於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多少錢的問題,日本早在1990年代中期就開始流傳著大約2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8萬元,以下均按當前匯率換算)的説法。依據是日本政府公佈的1993年版《厚生白皮書》。其中對包括教育費和飲食費等在內的「孩子養育成本」進行了大致估算,得出的結論是「培養一個孩子到成人大約需要2000萬日元」,還指出「在孩子走進大學的時期,養育成本將達到家庭可支配收入的45%~70%」。

   

      當然,在此之後,指出遠不止2000萬日元的意見也有很多。到底有沒有更為細化的數字呢?在解答這個問題前,有必要先探討一下「養育費」究竟包含哪些內容。

   

      日本內閣府在實施的有關調查(《通過網際網路實施的養育費相關調查報告》,2010年版)中將孩子在出生後的養育費大致歸納為以下13項:

   

      (1)服飾雜物費 (2)飲食費 (3)生活用品費 (4)醫療費 (5)保育費 (6)學校教育費 (7)校外教育費 (8)校外活動費 (9)孩子的手機費 (10)零花錢 (11)慶祝活動等相關費用 (12)為孩子的儲蓄和購買的保險 (13)休閒與旅行費

   

      每個項目還可以細分,但從中可以看出養育一個孩子大致應包含日常生活所必須的「撫養費」和在學校及校外等接受教育的「教育費」的兩大部分。

   

      上述調查綜合了13項內容,以日本的入園前幼兒到初中生為對象,分階段統計了每個孩子(家庭中第一個孩子)一年所需的養育費。從調查可知,在孩子讀高中前,花費最多的是初中階段,幾乎是學齡前(入園前及幼兒園兒童)孩子的1.5倍。而從初中生來看,花費主要集中在飲食費(佔整體的22.9%)、學校教育費(17.6%)還有校外教育費(16%)這三項。

        

(數據來源)基於日本內閣府《通過網際網路實施的養育費相關調查報告》(2010年度版)的數據製作,養育費包含教育費和生活撫養費等13項內容

   


      在日本,住宅、養老資金以及子女的教育費被稱為「人生的3大支出」。索尼生命保險近期的調查顯示,日本有超過6成的父母認為在教育上的花費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最終學歷。一方面,也有近7成父母反映「教育費負擔較重」。可見雖然日本的父母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支出,但也有很多人顯得力不從心。那麼,單從教育費來看,孩子從學齡前到大學畢業,日本的父母大約要花費多少呢?

   

      主管教育的日本文部科學省有一項隔年實施的《孩子學習費調查》(最新為2016年度版),對孩子從幼兒園到高中各個階段所需教育費進行了統計。大學費用方面可以參考政府系金融機構「日本政策金融公庫」的《教育費負擔的實際狀況調查》(最新為2018年度版)。

    

      綜合這兩份數據,結果一目了然。

          

(數據來源)基於日本文部科學省《孩子學習費調查》(2016年度版)、日本政策金融公庫《教育費負擔的實際狀況調查》(2018年度版)的數據製作

    

      這裡需要説明的是,日本從幼兒園到大學都存在「國·公立」和「私立」(中國大多稱「民辦」)的區別,在學費等所需費用上,前者當然遠遠低於後者。

 

      從讓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全部接受國·公立教育的情況來看,所需費用合計約108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9萬元)。而全部上私立學校的話,如果在大學選擇的是文科,大致為2503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60萬元),理科的話將更高,約為2599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66萬元)。可以發現,全部上公立的話最多可以節省約15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6.2萬)。

    

      在上述教育費中,除了接受學校教育的學費等之外,當然也包含了父母讓孩子上私塾(補習班)、興趣班等學校以外教育或活動的費用。在日本,如果是公立學校的話,從課程設置到教授的內容,不會有太大區別。所以,想要讓自己的孩子勝人一籌,考取更好的高中或者名牌大學的話,很多家長會在放學等之後繼續給孩子準備「小灶」,即上私塾。尤其到了面臨升學的階段,能在一所名牌私塾接受針對性指導和特訓的話,將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上私塾也需要一筆不菲的開銷。

       

中考前夕,在私塾上課的日本小學生(東京都新宿區 私塾·榮光seminar,資料)

  

      日本文部科學省的《孩子學習費調查》(2016年度)顯示,高3和初3上私塾的學生比例分別高達38%和80%,而公立高中生每人每年用於在私塾上的花費平均到達10.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695元)。另據索尼生命保險的數據,日本父母在每個孩子身上花費的包括私塾等在內的學校以外教育費用,2019年平均每月為1.517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71元),同比增長6%,呈逐年上升趨勢。

  

      那麼,除了大筆的教育費以外,如果算上其他生活撫養費,總共需要多少資金呢?

   


      有關從孩子出生到大學畢業的22年所需的生活撫養費方面,有一份較早期的資料可供參考。那就是日本原AIU保險(現AIG損保)於2005年公佈的調查資料(AIU保險《現代育兒經濟考》2005年度版)。該調查將22年裏的撫養費分為了六大項內容:(1)生育·育兒費、(2)飲食費、(3)服飾費、(4)保險醫療·理髮美容費、(5)零花錢、(6)孩子私有物品費,合計金額為164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05萬元)。其中22年合計的飲食費(約671萬日元)和零花錢(約合451萬日元)這兩大項就佔到了68.4%。

     

數據來源)基於日本文部科學省《孩子學習費調查》(2016年度版)、日本政策金融公庫《教育費負擔的實際狀況調查》(2018年度版)、AIU保險《現代育兒經濟考》(2005年度版)的數據製作

  

      22年的教育費與生活撫養費合計後得出的結論是,在全部上國·公立學校的前提下,日本養育一個孩子總共要花費約272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74萬元),而如果是私立的話,可能需要約4239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71萬元)。

   

      還可以結合美國的數據看一下。據美國農業部2017年發佈的報告,擁有2個孩子的美國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約663萬~1200萬日元),在一個孩子0~17歲期間的總計花費約23萬美元(約2600萬日元)。因為不包含大學階段的教育費用等,無法單純比較,但單從讓孩子接受私立學校教育的情況來看的話,日本相比美國在孩子身上的花費應該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日本將於今年10月實施幼兒教育及保育的免費化,今後部分高等教育也有望部分實現免費。從養育孩子的大致費用構成也可以明顯看出,這項舉措無疑將在減輕日本家庭撫養孩子的負擔以及緩解少子化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少子化問題同樣在中國趨於表面化。雖然2016年廢除「獨生子女」政策,全面允許夫妻生育2個孩子。但僅在1年後的2017年,中國的出生人口數就轉為同比減少,2018年更是陷入了自1980年以來的低谷。為何放開政策也難喚起人們的生育熱情呢?居高不下的城市房價、優質教育資源的不足、水漲船高的撫養與教育成本等,這些或許都是背後存在的因素。但其中,難以真正厘清的教育費無疑是讓很多中國中産在生娃面前望而怯步的主要原因。

   

      與日本面臨類似問題的中國該何去何從呢?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之前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的採訪時指出的那樣,降低育兒成本比放開生育政策更重要。從這一點來看,日本的做法值得借鑒。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