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日語外教爭奪戰升溫

2021/06/16


  在中國,教日語的日籍老師出現緊缺。背景是越來越多高中生和大學生為了考大學和留學而學習日語。還有一個原因是,在新冠疫情爆發的2020年初回到日本的日籍老師尚未返回中國,這也産生很大影響。日語外教的爭奪戰十分激烈,不少學校在招聘時提高了薪酬。

        

  「從這家酒店到事務所搭車要多久?」河北工業大學(位於天津市)外國語學院的一間教室裏,學生們邊聽著錄好的日語邊翻譯成漢語來説。引入這種同步翻譯式課程的老師前川友太表示「學生們大致能明白日語的意思,但説還很困難」。

     

在河北工業大學當日語老師的前川友太(中央)

        

  前川曾在江西省南昌市的專門學校和浙江省紹興市的高中大學一貫制學校任教,從2019年秋季開始來到河北工業大學。目前在各年級教2個班,有近200名學生。這已是他擔任日語教師的第6個年頭,但前川説:「在中國教日語的日籍老師裏,我的資歷算是短的」。

      

  從日本新來的教師很少。還有人指出,也有人在中國爆發疫情時回了日本,後來沒有回中國,辭掉日語老師的工作。雖然沒有統計日籍教師的準確人數,但教育行業明顯感覺日籍老師緊缺。

   

    

  最近幾年,中國的日語教育需求越來越大,尤其在高中學習日語的學生明顯增多。據日語學校勝川教育(南昌市)介紹,2020年高考時有13萬人外語選擇考日語。這一數字在2016年還不到1萬人,每年以1.4~2.7倍的速度猛增。

         

  日語受歡迎的理由是考試需要的詞彙量比英語少,相對容易拿高分。中國比日本更重視學歷,很多家庭認為「高考幾分之差就左右人生」。中國高考從1980年代開始可以選擇日語,5年前通過日語學校宣傳這個「盲點」,在高中學習日語的學生增加。

      


       

  北京市月壇中學是中國唯一把日語作為第一外語的公立一貫制學校。高一學生小宋説:「高考時好考,這也是選日語的理由」。

     

  在中國,隨著日語教育越來越熱,日籍教師也走向「賣方市場」。前川3年前任教的南昌市的專門學校正以1.3萬~1.5萬元的月薪招聘日籍教師,薪資是3年前的1.5倍,學校還提供住宿。南昌市的每人平均可支配年收入不到4.7萬元,可見日籍教師的待遇非常好。

     

把日語作為第一外語的北京市月壇中學正在上課的情景

   

  日語受到高度關注的原因不光是高考。還有一些學生希望去日本留學,在提高日語水準的同時掌握專業知識,然後在日本找工作。

    

  北京科技大學碩士小劉就是其中之一。他2021年1月開始在名古屋大學攻讀應用物質化學,致力於燃料電池相關研究。他留學日本的最終目的是在這裡就業。小劉表示,雖然中國也在大力發展高科技,但找工作競爭很激烈,待遇也不好。

    

  中國16~24歲人口的失業率在4月達到13.6%,遠遠高於總體失業率(5.1%)。甚至有些年輕人研究生畢業後仍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能靠送外賣為生。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勞動力嚴重短缺的日本,即便在新冠疫情之下,失業率也只有3%左右。

         

  獨立行政法人「日本學生支援機構」的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5月,在日中國留學生為12.1845萬人。受疫情影響,同比減少2%。但在包括越南、尼泊爾等排名前五的國家和地區中,中國的減幅最小。

        

  中國與歐美矛盾加深,與日本的外交關係趨冷,民間的直接交流也因為疫情基本停止。就算日語被作為應試手段,中國年輕人中正掀起一股日語熱也是不爭的事實。

       

  有觀點認為,高考日語最早在2022年全面引入口語測試。日籍教師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人才競爭很可能更加激烈。對日本而言,除了需要掌握巧妙運用未來日語人才的方法,還需要考慮如何對外輸送培養日語人才的人。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手伊織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