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日本女性在就業上更「受傷」

2020/09/09


  新冠疫情對日本女性的就業帶來沉重壓力。女性就業人員較多的住宿、餐飲、零售等行業受到打擊,7個月內失去87萬個崗位。這些行業的就業情況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好轉。另一方面,對老齡化社會和數位化起到支撐作用的人才十分搶手。

   

  在日本北陸地區一家酒店打零工的女性(40歲)7月被解雇,失去了每月15萬~1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647元~10290元)的收入。雖然她四處尋找和之前一樣的旅遊相關工作,但據説「哪都很艱難」。聽到的都是遊客驟減和裁員的消息。

    

      

  日本總務省的勞動力調查顯示,就業人數明顯減少的是與顧客面對面的服務業和零售業。在因外出自肅和縮短營業時間而陷入困境的行業中,女性就業人員的減少尤為嚴重。

   

  從4~7月的平均同比增減數來看,住宿與飲食業的女性就業人員減少28萬人,生活和娛樂業減少14萬人,批發和零售業減少11萬人。男性則分別減少不到10萬人。這些行業的從業人員多為女性非正式員工,她們成了此次就業機會調整的對象。    

  

          

  7月日本的女性就業人員總數(季節調整值)為2663萬人,比2019年底減少3.2%(87萬人)。男性僅減少0.8%(26萬人),二者的減幅差距明顯。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永浜利廣表示,「這和雷曼危機時男性失業多的情況剛好相反」。2008~2009年日本的外需大幅減少,在男性從業人員較多的製造業,就業機會急劇減少。而此次的新冠疫情則嚴重衝擊了女性從業人員較多的內需型産業。

         


         

  女性就業遭遇的逆風可能會長期持續。永浜表示,擴大線上銷售、引進自動收銀系統等減少銷售一線人員的動向「將在避免接觸的新生活方式下加快」。

    

  在2019年底之前的7年裏,日本的就業人數增加了497萬人,對日本經濟的緩慢復甦起到了支撐作用。增加的就業人數中女性佔7成,如果女性就業困難,日本的潛在經濟增長率也會降低。  

      

          

  失業還會影響到老年以後。據日本社會保險勞務士井戶美枝介紹,月收入15萬~1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647元~10290元)、工作到40歲、工齡10年的女性每年能領取約1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432元)厚生年金。和工作到60歲的女性相比,從65歲開始領取25年厚生年金的總額少了5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2萬1575元)。

    

  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的數據顯示,全球女性勞動者4成在餐飲、零售等受新冠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工作。截至7月,美國的工作女性在7個月內減少了10.6%,男性減少7.3%,女性的失業狀況比男性嚴重。女性的就業是全球共同面臨的課題。  

   

日本超市裏的一名女性員工(資料圖)

   

  在日本國內,有效求人倍率(指有效職位數量與有效求職人數之比,季節調整值)持續下降。2019年12月的有效求人倍率為1.57倍,2020年7月降至1.08倍。

      

  根據行業不同,有效求人倍率的差距本來就比較大,護理服務業為3.99倍,照護專員、社會工作者等社會福利專職崗位為2.75倍。擁有專業技能和資格的人才供應趕不上日本老齡化的速度。

         


          

  在這些領域,對女性求職者的爭奪比較激烈。醫療和福利領域4~7月的平均就業人數同比增加8萬人,在所有行業中吸納了最多的就業人員。

    

  在資訊通信領域工作的女性也超過上年同期。新冠正在加速居家辦公及網路銷售的擴大,對數位人才的需求也很大。

   

  日本綜合研究所的山田久針對穩定女性就業表示,「掌握資格及與數字相關等高級技能非常重要」,強調轉向附加值更高工作的必要性。

   

  培養數位人才和成人再教育是日本的政策弱項。日本的學校在授課時使用數位設備的時間很短,在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已開發國家中,日本在這方面的排名最低。此外,還缺乏鼓勵社會人重新學習高級技能的扶持政策。

     

  日本需要制定支援女性轉向新職場的政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石橋茉莉、中藤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