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外國勞動力的依賴在加強

2018/01/30


      在勞動力短缺情況日益嚴重的背景下,日本對外國勞動者的依賴程度出現提高。最近4年外國勞動者人數大幅增加,在難以雇用到日本人的建築和保安等行業,錄用外國勞動者的趨勢活躍。雖然日本的女性和老年人的就業者快速增加,但估計總有一天將迎來極限,因此預計在勞動一線依賴外國人的情況將日漸加劇。

              

      

      「勞動一線的人手短缺情況十分嚴重。吸收外國勞動者成為緊迫的課題」,經營便利店等的FamilyMart UNY Holdings的社長高柳浩二擔憂的表示。

    

      保安、建築行業人手尤其短缺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截至2016年10月,在日本的外國勞動者人數達108萬3769人,較景氣開始復甦之前的2012年10月增加了40萬人。其中3成以上(36萬人)集中於員工人數在3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

 

      據統計,日本所有行業的外國勞動者的佔比均出現提高。外國人佔日本整體就業者人數的比例從2012年秋季的1.1%提高至1.7%。勞動條件艱苦的行業表現尤為突出。例如垃圾處理和保安等服務業的這一比例已從1.8%提高至2倍的3.7%。住宿餐飲以及製造業也超過3%。

   

      從實際人數來看,日本製造業4年內的勞動者人數增加了9萬人,不過其中接近9成(7.7萬人)為外國人。批發和零售行業,新增勞動者中,將近7萬人為外國人,佔67%。新增勞動者大部分都是外國人的情況在日本實屬罕見。

         

在日本鋼鐵加工廠工作的來自越南的技能實習生(2014年4月,茨城縣)

  

      日本建築行業4年內外國勞動者增加了2.8萬人。即便如此依然無法彌補勞動力短缺的狀況,行業整體的就業者減少了17萬人。生活相關的服務業和娛樂行業也是一樣,儘管接收了外國勞動者,但整體就業人數依然出現減少。由於網購的擴大,倉庫分揀工人短缺的運輸和快遞行業的外國勞動者也明顯增加。

   

      這種狀況對日本經濟産生了各種各樣的影響。巴黎銀行的河野龍太郎推算,非法居留者等未納入統計之中的外國人最多達21萬人。河野同時指出,大量接納勞動單價較低的外國勞動者,可能會抑制從事同樣工作的日本人的工資上漲步伐。不過,即便如此,從經濟整體來看,仍是利大於弊。

  

      河野表示,如果外國勞動者以每年10萬人的速度增加,經濟的蛋糕將逐漸擴大,每年能夠將日本國內生産總值(GDP)推高0.07%。持續30年的話,將把GDP推高1%。

    


      從勞動市場的變化也能看出日本對外國勞動者依賴程度的加深。從2000年代到2016年日本勞動力人口的變化情況來看,15~64歲男性勞動力急劇減少了397萬人。另一方面,老年人增加了293萬人,15~64歲女性也增加了10萬人,彌補了近8成的勞動力人口減少。

  

      該如何接收外國勞動者

  

    但是,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統計,15歲以上人口到2025年將進一步減少270萬人。很多聲音表示,到2020年代,老年人和女性的勞動參與也將自然迎來極限,將不得不依賴外國人來彌補短缺的大部分勞動力。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星野卓也預測稱,僅醫療和護理領域的從業者,就存在150萬人以上缺口,這有可能造成6萬億日元經濟損失。

     

  

    此外,外國人在日工作也面臨諸多限制。外國人還包括技能實習生和留學生,其中,實習生截至2016年秋約為21萬人,在4年裏增加6成。不過,在實習生方面,常勤員工超過300人的企業第一年度的接收額度原則上要在員工的5%以內,不能隨意增加。

   

    很多企業在濫用以掌握技能為目的工作這一模糊不清的定位。今後需要解決以低工資、長時間勞動等劣惡待遇讓實習生工作的問題。

  

    而從留學生來看,如果是每週28小時以內,可從事兼職,在便利店等處工作的例子很多。雖然有隨後進入日本企業的學生,但僅限於專業性較高的職業和日本企業的海外業務拓展。憑藉比較簡單的勞動參加工作的期間有限,經驗的積累存在極限。在經濟界,對於掌握中等程度的技能的外國人,有聲音希望日本政府進一步為這些外國人參與勞動敞開大門。

 

    日本政府接收外國勞動者,除了經營者和研究者等高端人才之外,一直僅限於特定領域。雖然目前已擴大至勞動力短缺嚴重的農業等領域,但需要在觀察企業活動的實際情況的同時,對如何接收外國勞動者等相關問題加快討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手伊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