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IT人才收入低?
2019/03/27
「看來跳槽還是要往GAFA(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跳啊」,人工智慧(AI)和數據分析的技術員大谷祐介(33歲,化名)苦惱地表示。
跳槽後收入翻一番
大谷在東京一家IT初創企業上班,本來對於待遇並沒有感到不滿。但他得知2018年跳槽到亞馬遜日本法人的前同事的年薪是自己的2倍。學習最尖端的數位技術需要花錢。大谷自掏腰包參加了聽課費為3.5萬日元的研討會,而旁邊在美國谷歌上班的朋友則是公司補助。
![]() |
在數據經濟時代到來、確保優秀IT人才左右著企業競爭力的背景下,日本NTT公司的社長澤田純為確保人才而絞盡腦汁。澤田表示,「在35歲之前,3成的研究人才被GAFA等公司挖走」。
阻礙日本企業獲得專業人才的是「年功序列型(論資排輩)」的薪酬制度。從美國IT人才的平均年薪來看,20~59歲為1000萬日元以上(約合人民幣60.5萬元),在巔峰的30~39歲年齡段為1200萬日元以上(約合人民幣72.6萬元)。日本的薪酬則是從20歲開始階梯式增加的論資排輩型,最高為50~59歲年齡段的約75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5.4萬元),30~39歲年齡段為52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1.5萬元)。優秀的年輕人才在這種薪酬體系中被定位為「培養階段」。
簽訂定期合同
日本與亞洲各國也出現差距。英國大型人才服務企業瀚納仕發佈的2018年跳槽薪酬調查顯示,在數據科學家的最高薪酬方面,中國同比增長67%,增至100萬元,日本為12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2.6萬元)。日本TI人才的平均年薪也較低。據日本經濟産業省統計,日本約為6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6.3萬元),是其他行業·職業的1.7倍,而印度為9倍,中國為7倍。
終於有日本企業開始為確保人才而採取行動。
日本NTT數據公司2018年12月設立了高薪聘用AI等「明星人才」的特別制度。承諾薪酬達到平均年薪的3.7倍,高達3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81.5萬元)。該公司副社長柳圭一郎向全體員工發郵件稱,「與現行薪酬制度完全不同。想向大家介紹一下設立這種制度的背景」,尋求公司內部員工的理解。與以終身雇用為前提的正式員工不同,這種職位原則上以績效豐厚、有一定期限的合同工的形式雇用。
![]() |
日本NTT數據公司設立了高薪聘用人才的特別制度(該公司的總部,東京江東區) |
但這並不是根本性的改革方案。在推進統一國內外人事·薪酬制度的日立製作所方面,雖然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數據子公司建立了高薪雇用專業IT人才的體制,但該公司人才統括本部的負責人表示,「如何在日本國內建立錄用年薪達數千萬日元的人才呢?沒什麼好辦法」。
在製造業拉動日本經濟增長的時代,薪酬的平等帶來了産品品質的穩定,使企業成長壯大。但在數據經濟時代,每個人的知識和技術決定了企業實力的差距。如果薪酬差距出現擴大,一方面可能像美國那樣致使社會分裂,但另一方面,如果日本原地踏步,在爭奪人才方面會落後於人,很可能導致整體經濟持續低迷。如今日本需要尋找符合新時代需求的全新薪酬制度。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高見浩輔,渡邊淳,石橋茉莉,堀田隆文,北爪匡,中藤玲,寺井伸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