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投中國企業的日本「汽車人才」在增加
2021/09/07
前往世界最大汽車市場中國尋找活躍舞臺的日本技術人員正在增加。中國的新興汽車廠商等通過優厚的待遇引進人才。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網:日經中文網)了解到,豐田的前首席工程師於7月轉投了中國國有汽車大型企業。在本田等日本車企啟動大規模裁員的背景下,日本汽車技術人員的外流有可能進一步增加。
日本頂尖人才轉投中企
「希望在GAC(廣州汽車集團)造出讓世界驚訝的汽車」,7月底中國國有汽車大企業廣州汽車集團在廣州舉行了面向投資者的活動。剛剛出任在該公司研究所首席技術總監的日本人勝又正人混搭著中文進行自我介紹,還表明了抱負。勝又正人全面主導自主品牌車策劃、開發和品質管理。
![]() |
勝又正人1987年入職豐田,在30多年裏主要在技術部門從事工作。他參與過眾多豐田的海外項目,作為主力轎車「凱美瑞(CAMRY)」的首席工程師,曾指揮車型的全面改進。在豐田屬於頂尖的技術人員跳槽到中國大型企業一事,在行業內引起震驚。
除了廣州汽車集團之外,在中國,以新興純電動汽車(EV)企業為中心正積極招攬日本人才。2015年設立的小鵬汽車2019年2月邀請近40年裏在豐田負責品質管理的宮下善次出任「生産品質高級總監」。
![]() |
轉投廣汽的原日本豐田技術人員勝又正人(7月,廣汽在廣州舉行的活動) |
2017年設立的寶能汽車集團也在2020年2月聘用曾任職日産汽車的大谷俊明等多位日本技術人員出任高管。
對於轉投中國企業的日本技術人員來説,待遇和巨大的自由裁量空間成為吸引力。從中國企業的招聘條件來看,年薪超過1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8.7萬元)的情況不在少數。經理級有時年薪能達到3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76.1萬元)左右。據稱在入職後在很多情況下還會安排隨身翻譯和司機,即使不會説中文,在工作和生活上也很少會感到不方便。
另外,還有在日本僅有數個部下的技術人員在中國領導數十人團隊的情況。轉投廣汽的勝又説「希望與年輕、充滿速度感和活力的大家一起工作。這是入職(廣汽)的決定性因素」。
中國缺乏專業人才
中國的汽車企業仍缺乏專業人才。中國政府將純電動汽車定位為支柱産業之一,一直通過高額的銷售補貼支撐企業的增長。
很多新興企業正在迅速擴大業務,但缺乏生産方面的經驗。著眼於市場擴大,存在壯大技術團隊的想法。
廣州汽車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公開表示,今後將積極招聘以在職狀態活躍的海外人才。進入中國企業的日本技術人員多為工作經驗在40年左右、臨近退休的資深人士,但今後有可能擴大至更為年輕的群體。
「希望招聘本田的技術人員」,常駐中國的日本人才服務大型企業的負責人最近從中國汽車廠商接到了這樣的諮詢。這恰好是在本田4月招募的提前退休有逾2000人應徵之後。日産也在2019年以後,在世界範圍啟動了超過1萬人的裁員。對中國企業來説。急於應對電動化的日本企業的結構改革成為獲得人才的良機。
這種狀況有些類似於大約30年前的半導體産業。日本的半導體産業在1980年代一派繁榮,但1990年代後半期以後,很多電子企業的半導體部門出現鉅額虧損。技術人員大量離職,而接盤的南韓三星電子貪婪地學習技術,實現了飛躍。
沒人能保證日本汽車産業不會重蹈覆轍。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上尚志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