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動的日本人才立國(4)教育不公
2022/05/23
2月1日,日本一名小學4年級的男生和他的父母注視著正在走向「開成中學」(位於東京都荒川區)入學考試考場的考生,該校是日本最難考的私立中學。據説,這是為了兩年後正式參加該校的考試進行「預演」。從小學1年級開始每月花費10萬日元供兒子上補習班的母親(41歲)斷言:「要考上東京大學,這些花費並不高」。
慶應義塾大學創始人福澤諭吉曾經説過:「門閥等級制度是父親的敵人」,正如其所言,日本現代教育的出發點是培養與身份無關的有為人才。學校被視為開始提供平等機會的平臺。
為了跟上補習班而補習
100多年後的今天,學校成了重新生成等級結構的工具。不花費高昂補習費,就沒有把握考到府檻高的學校,這樣的現實就是最好的證明。
![]() |
日本的學生家長去參加私立初中的入學儀式(4月) |
由於小升初考試過於火爆,有的孩子甚至為了跟上名牌補習班的講課內容而另外去上其他補習班。還出現了從小學4年級開始的3年裏補習費用超過500萬日元的情況。
考上初中並不代表任務完成。以東京大學考試輔導聞名的補習班對剛剛考上高門檻中學的父母和孩子説:「大學考試備考越早就越有利」,以此促使對方進行更多「投資」。
結果也很明確。在考上東京大學的學生中,私立初高中一貫制學校的畢業生佔多數,54%的學生來自年收入超過950萬日元的家庭。
由於少子化加劇和大學數量增加,「考試地獄」在日本成了一個不再使用的詞語,日本社會進入了只要不挑剔,任何人都能升入大學的時代。高強度的備考學習也存在風險,比如考上大學後會感到迷茫,變得缺乏朝氣。即便如此,以考上高門檻大學為目標的「備考競爭」仍然無休無止。
日本青山學院大學特聘教授耳塚寬明(教育社會學)説:「通過自己努力能獲得的只有學歷。但出身家庭帶來很大的不平等」。
美國社會撕裂的原因之一
沖繩縣學生的貧困率約佔3成,是日本全國平均水準的近2倍。由於日本全國學力考試的成績處於日本全國最低水準,沖繩縣從2013年開始推進中小學課後補習。2021年度正確率改善,小學國語超過日本平均水準。
但是,需要大量費用的大學升學就不同了。沖繩縣2021年大學等的升學率為41%,處於日本全國最低水準,與排名第一的京都府相差29個百分點。主導提高學力的前沖繩縣教育局長諸見裏明表示「消除家庭環境的差距並不容易」。
失敗者對社會抱有強烈的不滿。美國哈佛大學麥克·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教授指出,美國在優越環境中長大並考入了難考的大學的「奉行能力主義的精英」享受特權,輕視失敗群體。被輕視的人們的憤怒造成了美國社會的嚴重撕裂。
日本也並非與教育不公毫無關係。日本國立教育政策研究所2019年調查了有高中生的家庭的升學志向。結果發現,年收入越高的家庭,想升入學費便宜的國家公立大學的比例越高。如果低收入家庭的受教育機會也被擠壓,有可能擴大社會裂痕。
僅靠在相似環境中長大的「精英」,難以掌握越來越複雜的社會。研究收入差距的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橋本健二説「必須培養能站在弱者的角度思考問題的人才」。能否起到提供平等機會和培育有為人才的作用?這考驗著學校。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日經中文網)橫山晉一郎、中丸亮夫、嶋崎雄太、下川真理恵、小柳優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