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定居外國人成為「正社員」面臨高牆

2022/06/14


      日本的工資結構基本統計調查的結果顯示,長期在日本工作但不能成為正式員工的外國人有很多。外國人在日本連續工作5年以上但還是非正式員工的佔36%,超過日本人非正式員工總數的2倍。也有人指出,日本具有以應屆畢業生為主招聘正式員工的就業慣例,對很多作為社會招聘就業的外國人不利。連定居外國人都很難在日本職場活躍,可能成為國外人才遠離日本的因素。

 

      在日本,合同工及特約人員等非正員工比正式員工更難加薪,生活不穩定。在疫情防控的入境限制放寬後,應該會有更多外國人才來日本,需要為他們打造良好的就業環境,使其一邊工作一邊提高日語能力和技能,從而更容易成為正式員工。

  

在新宿外國人就業支援和指導中心找工作的外國人(東京都新宿區)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日本國內的外國勞動者大約有172萬人。大約有4.9萬家事務所參與回答的2021年調查結果顯示,47%的全日制工作外國勞動者是非正式員工。不含技能實習等短期滯留人員、連續工作59年的外國勞動者中有36%為非正式員工。在相同連續工作時間內,包括日本人在內的非正式員工總數為16%。

  

   

      能否成為正式員工是薪資水準的分界線。連續工作10年以上的外國正式員工按1個月換算的工資(包括獎金等)為53.9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7萬元),是連續工作12年員工的2.2倍。按同樣的方法比較,連續工作10年以上的非正式員工僅為連續工作12年員工的1.5倍。在非正式員工多的背景下,約9成外國人的固定工資低於整體的平均水準(30.7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5萬元)。

 

      大約30年前,從巴西來到日本的男性(63歲)作為派遣員工轉戰了幾十個職場。應聘汽車廠商正式員工被拒絕的理由是:不擅長寫漢字。他現在每月到手的收入為15萬日元左右。在為支付約1400萬日元的房貸而苦惱。


 

      也有人指出,如果是作為應屆畢業生進入公司,外國人和日本人的待遇很可能沒有很大差異。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的國際關係部長是川夕分析了20192020年的調查數據。觀察技術·人文知識·國際業務在留資格的20多歲年齡段,在統計學上外國人跟日本人沒有明顯的收入差距。

 

      是川部長説:「以統一招聘和長期雇傭為前提的日本企業在薪酬制度方面容易對外國人不利」。

 

      作為合同工及派遣員工的外國人在經濟衰退時更容易失業。據日本厚勞省統計,在疫情影響變得嚴重的20206月,在公共職業介紹所(HELLO WORK)登記的外國人新增求職者上升到了上年同月的1.89倍。遠遠超過日本人的1.15倍。

  

  

      企業重視日語能力,但缺乏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的機會。據日本文化廳統計,日本全國約1900個市區町村(包括行政區)設置日語教室的大約有4成。

 

      日本武藏大學的Angelo Ishi教授(國際社會學)説:外國人來日本之前的學歷和工作經歷難以評價,企業想培養非正規錄用的外國人的意識也很淡薄。由於工資低,很多人擔憂孩子上學和養老問題。要想確保多種勞動人才並激發活力,需要在擴大女性和老年人就業的同時,從國外年輕人中選拔人才。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覽具雄人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