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高端IT人才薪資差拉大,中國高70%
2023/03/27
日本高端IT(資訊技術)相關人才的薪資上升乏力,在亞洲進一步處於劣勢。日本與中國的「數據科學家(Data Scientist)」職位的薪資差距在疫情前的2019年是30%左右,而現在已經擴大到70%。日本企業要想獲得優秀的人力資源,不得不重新思考待遇差異。
英國大型人力資源服務供應商瀚納仕(HAYS)3月20日發佈了2022年亞洲五個主要國家和地區職位變動時的薪酬調查結果。分析大數據等的「數據科學家」的最高年薪在中國為235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3萬元),在日本為14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3.4萬元), 中國高出950萬日元(接近70%),與2019年的約400萬日元(約30%)相差2.4倍。
![]() |
在企業中領導數據的使用和建設的「數據架構師(Data Architect)」,在中國的最高年薪達到2350萬(約合人民幣123萬元),在日本是18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4.3萬元),相差550萬日元。而在2019年時,中日兩國處於同一水準。
使用人工智慧(AI)來幫助解決客戶問題的「AI全球解決方案架構師」,在中國的最高年薪是2350萬日元,比日本高出55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8.8萬元),差距是2019年的1.8倍。
日本和中國之間的薪資差距2022年擴大,雖然有由於日元持續貶值,中國的薪資換算成日元可能會更高的背景。但在總體上,日本的薪資普遍上升乏力。
瀚納仕日本的高級業務經理黑須俊指出:「日本被認為是一個擁有1億人口的中産階級社會,企業內部的職務等級待遇,不用考慮物價上升因素,停留在20年前的工資水準」,而且「發工資方還普遍存在如果只有一個人獲得高收入是不公平的想法,領工資的人也不習慣於就加薪進行談判」。
![]() |
(資料圖) |
日本企業也急於改善對IT等優秀人力資源的待遇,以吸引人才。,NITORI控股2022年4月設立一家子公司,規劃電子商務(EC)、開發APP的「産品經理」進入公司的起薪設定為年收入13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8.2萬元)。
日本家電連鎖比酷相機(BicCamera)也在2022年9月成立了一家子公司,使年收入超過1000萬日元成為可能。
在日本,因工資問題而考慮更換工作的人數被認為在增加。根據瀚納仕的此次調查,在所有五個主要的亞洲國家和地區,「薪資」是「考慮更換工作」和「留在當前工作」的首要原因。 這還是2016年以來設置這個提問以來的第一次。其他四個國家和地區,一直把薪資作為考慮更換工作的首要原因,但日本此前一直是把「新的挑戰」作為首要原因。
伴隨物價上漲薪資出現上升勢頭,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也在考慮提高待遇。 另一方面,就高端人力資源的加薪幅度等而言,日本仍然遠遠落後於亞洲其他國家。 隨著對人力資源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日本企業在待遇上的差異需要得到糾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