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增加在國際機構工作的本國人
2023/04/20
日本政府計劃增加在聯合國等國際機構工作的日本人數。將基於由日本政府公費向國際機構派遣年輕人的制度,從民間招募人員。截至2021年,在國際機構工作的日本職員人數大約有950人,日本計劃到2025年增至1000多人,並保持這一水準。
![]() |
聯合國標誌 |
日本將充分利用「JPO派遣制度」,這一制度是公費把想在國際機構工作的35歲以下人員向國際機構派遣2年。將動員律師、註冊會計師及諮詢人員等民營企業的工作人員等。
要想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工作,除了語言能力等以外,還需要有相關業務經驗及專業知識等。很多機構位於美歐,如果是參加一般的公開招聘,面臨著與美歐出身的人才之間的激烈競爭。
JPO派遣制度是在日本選拔,因此競爭率相對降低。也有通過在各個機構工作來積累所需知識和經驗,在派遣期滿後轉成正式雇用的情況。
![]() |
實際上,JPO派遣制度已經為增加國際機構的日本人員發揮了作用。日本外務省的數據表明,2021年在聯合國相關機構工作的956名日本人中,有464人曾是通過該制度派遣的,佔一半左右。
2021年度,有352人報名,最終日本將56人派往聯合國相關機構。不過,近年來報名人數出現觸頂回落的傾向。日本國家公務員一般走年功序列(論資排輩)、終身雇用的職業路徑,有聲音指出這妨礙了JPO的報名。
為了廣泛徵集派去國際機構的人員,日本面向律師及註冊會計師的業界團體舉行了説明會和諮詢會。還計劃呼籲諮詢企業等參與。
國際機構在與國際社會建立聯繫及制定規則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還參與支援被俄羅斯進攻的烏克蘭以及被稱為「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以南半球為主的發展中國家。
如果機構中的日本高層人員等增加,日本政府將更容易開展合作。日本政府認為,對於培養未來的高層人員而言,輸送擁有豐富職業經歷的年輕人才是有效的。
雖然日本承擔的聯合國會費僅次於美國和中國,排在第三,但與美歐的主要國家相比,並沒有輸送很多人才。
在七國集團(G7)中,日本在聯合國相關機構工作的人數最少。日本外務省的數據顯示,2021年的956人是美國的三分之一、英國和法國的一半左右。
同處亞洲的中國也在提高影響力。日本在截至2021年的10年內增加了2成左右,但與中國的差距縮小。
日本一橋大學的秋山信將教授指出:「中國一直花時間培養熟悉多國間外交的人才」,還表示「如果沒有5年、10年的中長期規劃,無法戰略性獲得機構負責人及高層職員的職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