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將成為日本工作一線的核心?

2023/06/12


  圍繞在日本的製造業、服務業、第一産業現場工作的外國人持有的在留資格「特定技能」,日本大幅擴大可長期工作的「2號」資格的對象領域。對於因少子化帶來的人手短缺而頭疼的日本企業來説,擁有熟練技能的外國人將成為寶貴的戰鬥力。日本需要針對外國人家屬擴充日語教育等,完善接納環境。

 

  來自中國的翁飛(36歲)已經在日本一家建設企業工作了10年,他表示想在這家企業一直幹下去。由技能實習生的身份改為特定技能1號在留資格之後,他成了現場的核心人員。2022年4月,翁飛成為全日本首位獲得2號資格的人,這種在留資格可以攜帶家屬,而且能夠多次更新。

 

已獲得特定技能2號資格的翁飛(岐阜縣各務原市)

     

  技能實習和特定技能1號資格不允許攜帶家屬,翁飛與留在中國的妻子分居了10年。他盼望已久的夫妻團圓終於在5個月前實現了。

    

  在這家企業,持有特定技能和技能實習資格的外國人佔員工人數的近一半。2022年錄用的兩名日本員工均在1個月內離職。雖然目前仍在招聘,但無人應聘。目前處於沒有外國人就無法開展業務的狀態,副社長迦納岳人説:「只能讓掌握技術、能管理現場工作的外國人留下來」。

     

  少子化導致人手短缺問題越來越嚴重。日本的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在1995年達到最高之後開始持續減少,預計2050年將減至約5500萬人,比2023年減少25%。日本對外國人才的依賴程度必然會更大。

  

  日本在2019年為應對人手短缺問題創設特定技能制度。對象為食品飲料製造和餐飲等12個領域,能夠獲得2號資格的只有建設、造船·船舶用工業兩個領域。其餘領域只能獲得最長在留5年的1號資格。

  

 

   

  這項制度啟用後開始在日本工作的持有1號資格的外國人才需要在2024年5月以後被迫陸續回國。為了讓外國人才長期留在日本,日本經濟界等要求修改制度的呼聲十分強烈。

     

  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已通過其他資格允許長期工作的護理領域以外,為了把2號資格擴大到其他9個領域,使所有領域都能繼續雇用外國人才,日本相關省廳正在進行協調。

    


      

  要實現這一目標,包括外國人才攜帶的家屬在內,需要完善可讓外國人輕鬆生活的環境。首先,如何讓他們克服語言障礙呢?

   

  在NPO法人「日越共生支援會」(位於東京),持有特定技能資格的人諮詢懷孕生子問題的情況增加。代表理事吉水慈豐指出,「工作的外國人缺少學習日語的地方。在不能用日語自由對話的狀態下,很難尋找保育園和申請行政服務,育兒需要有人支援」。

      

  日本文化廳的文化審議會國語分科委員會在2022年11月提出了大幅擴充地區日語教育內容的要求。委員會稱,考慮到外國人的中長期停留和定居情況增加,需要設置1~2年的課程,系統地為外國人提供工作和育兒所需日語水準的指導。

      

  但是,不少日本地方政府存在財政困難。千葉市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難度非常高」。雖然出入國在留管理廳計劃創設一種新制度,培養為外國人的困難提供綜合支援的專家,但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具體實施。

     

  還需要改善外國人才的待遇。日本2022年的工資結構基本統計調查顯示,持有特定技能資格的外國人的平均月工資為20.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0620元)。雖然高於技能實習資格(17.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176元),但大幅低於在專業崗位和技術崗位工作的外國人(3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5465元)。要和家人一起生活,不能説工資完全夠用。

    

  在討論修改特定技能和技能實習制度的日本政府專家會議上,構建能夠讓外國人才在中長期內發揮作用的職業路徑(Career Path)成了爭論的焦點。

   

  熟悉外國人勞動者問題的神戶大學準教授齊藤善久指出,「不能僅在想用的時候(把外國人才)作為廉價勞動力吸納進來,用完以後就送回去,包括工資方面在內,需要營造能讓外國人才與家人安心生活的環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覽具雄人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