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企挑戰日系「大本營」
2016/12/23
在東南亞,日本車佔據了70%以上的市佔率,被視為「日本車企大本營」,而中國汽車廠商在這裡也相繼建起了大型工廠。上海汽車計劃總投資近2000億日元在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建廠。這是上汽首次在海外建設量産工廠,將通過低價戰略與日本車企競爭。不過,中國車企雖然在政府方針的推動下積極投資,但品質等方面還存在很多課題。能否贏得東南亞消費者的青睞尚不明朗。
![]() |
上汽正大發佈的新款車「名爵3」(11月30日,曼谷近郊,澤井慎也攝) |
11月底,「泰國國際車展」開始在曼谷近郊舉行。與往年不同,因泰國前國王蒲美蓬去世,會場內籠罩著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豐田等企業的展區都沒有播放背景音樂,而中國車企則發起了猛烈的宣傳攻勢。
在上汽與泰國正大集團合資成立的上汽正大的展區內,伴隨著輕快的音樂和影像,解説員稱能以合適的價格獲得所有功能,正在介紹「名爵」和」銳騰」」2款SUV車型。上汽正大的員工熱烈鼓掌使現場氣氛高漲。
![]() |
10月底,上汽在泰國東部春武里府的工廠竣工。該工廠是上汽規模最大的海外量産基地,年産能為20萬輛。雖然上汽並未公佈投資總額,但據當地媒體估算至少為300億泰銖(約合人民幣58.1億元)。此外,上汽目前還在印度尼西亞與美國通用汽車共同建設「五菱」品牌的工廠。總投資額為7億美元,年産能為15萬輛。
上汽的優勢在於低價。佔上汽70%銷量的小型車「名爵3」比競爭車型豐田「威馳」便宜約20%。半年前購買名爵3的女教師(33歲)高興地表示,「設計很棒還便宜,讓我非常驚喜」。上汽正大的銷售公司MG Sales副總裁龐薩克(Pongsak)表示,「我們知名度比較低,要想成功,價格戰略非常重要」。
本屆首次參展的中國最大商用車廠商北汽福田汽車將於12月內在泰國啟動皮卡生産工廠,年産能為1萬輛。這是繼俄羅斯和印度之後,北汽福田在海外的又一處生産基地。北汽福田泰國法人總經理耿超表示要將泰國工廠作為全面出擊東南亞市場的跳板。工廠總投資額超過10億泰銖,計劃55%以上的零部件在當地採購,從而提高價格競爭力。
中國車企還積極致力於純電動汽車(EV)領域。北汽福田母公司北京汽車集團將於2017年內在馬來西亞啟動純電動汽車組裝工廠。為配合馬來西亞和泰國的交通規則,11月還公開了右舵款純電動汽車。
上汽兩座工廠的産能相當於東南亞整體新車年度銷量的10%多。如果新工廠滿負荷運轉,其在東南亞的生産規模將接近一些排名比較靠後的日本廠商。
不過,銷售方面存在很多課題。中國車企在東南亞6個主要國家的銷量份額僅佔整體的0.2%。泰國汽車分析師因達農(Intanon)指出,中國汽車的品質問題較多。他分析稱,「二手車價格極低以及維修點較少是阻礙消費者購買(中國車)的主要原因」。
日本浜銀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深尾三四郎也表示,「説實話,(中國廠商)很難威脅到在銷售方面領先的日本廠商」。另一方面,深尾認為,「中國廠商在純電動汽車的普及方面領先於日本,可能會借助泰國等各國政府推出的純電動汽車利多政策,找到致勝機會」。
日本車企歷時多年在東南亞構築了強大的銷售網,並形成了品牌號召力。中國車企能否憑藉低價和純電動汽車兩樣武器吸引消費者呢?在東南亞的成敗,可能還會影響到中國車企的全球戰略。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京塚環 曼谷,中村裕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