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體育泡沫」走向破滅?
2017/04/11
席捲全球體育界的中國資金開始顯現異常。中國國內對於企業「爆買」海外的足球運動員和知名俱樂部也投去了冷淡的目光。還出現了向體育賽事轉播權投入大筆資金,但銷售額未能增長,最終陷入資金週轉困難的企業。中國當局甚至開始討論對過熱投資實施調控。中國的「體育泡沫」終於要走向破滅了嗎?
「很難賺到錢」
「這(收購歐洲俱樂部)可以帶給你影響力,但是卻掙不到錢。每年你都會不斷燒錢,這是肯定的。歐洲俱樂部非常吸引眼球,引人關注,但是很難賺到錢」,2016年一位重量級人物的這一發言在全球體育界引發了話題。
![]() |
宣佈出資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的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中,15年1月) |
這是中國首富王健林在接受海外媒體採訪時的回答。這番話之所以引發話題,是因為其出自打「爆買」頭陣的人物之口。
王健林擔任董事長的大型房地産企業大連萬達集團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關注足球。一開始是為國內的足球俱樂部和足球聯盟提供資金,2015年還向西班牙甲級聯賽的豪門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投入了鉅額資金。上述發言聽起來像是王健林的自我否定。
2016年還爆出了這麼一件事。大型視頻發佈網站樂視體育的資金週轉惡化。因無法支付之前向亞洲足球聯盟(AFC)約定的網路轉播費,放棄了亞洲冠軍聯賽(ACL)和世界盃預選賽等的轉播權。樂視體育還購買了英格蘭足球甲級聯賽和海外網球等的轉播權。或是因為觀眾的訂閱費等沒有如願增長,陷入了資金週轉困難的局面。
![]() |
從事體育行銷的北京歐迅體育文化董事長 朱曉東 |
在中國體育界,作為商業行為投入的資金往往很難得到相應的回報。在中國從事體育行銷的北京歐迅體育文化董事長朱曉東表示,存在接近泡沫的方面。
投資過熱存在幾方面的原因。首先,體育是中國的「國策産業」。中國政府制定了到2025年使體育産業的市場規模超過美國達到5萬億元的目標。尤其是足球,因為深受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喜愛。想接近政權的企業人爭相往裏頭砸錢。
中國體育節目的網路轉播和網路銷售等的數位化比日本更發達。對企業來説,向體育運動投資能獲得潛在客戶的大數據,這也是魅力之一。
「體育是立足未來的産業」
另一個理由便是企業略微表現出的輕率。朱董事長表示,足球俱樂部的東家很多都來自房地産業便是一個突出的象徵。他説,認為中國現在的房地産泡沫會長期持續的人比較少。而體育運動被認為是立足未來的産業。即使能獲得相同的利潤,房地産業也不太被看好,而如果是體育運動的話,投資者則會紛紛湧來。他説,自己的朋友中辭掉工作在體育領域創業的人也越來越多。雖然大家都打算上市,但實際並沒有那麼簡單,感覺這股趨勢有點可怕。王健林發言的背後流露出的也是對這種情況的警惕感。
事實上,中國國內也出現了想要抑制這種過熱投資的動向。
在中國的足球界,俱樂部會利用東家的資金聘用海外球星。不過,2017年中國足球協會公佈了一項規定。即每場比賽出場的外國球員人數最多由此前的5人減至3人。目的是為了抑制俱樂部的「購買意願」。中國政府也採取了行動。據説統管體育運動的國家體育總局正討論為運動員的簽約金額設定上限。
不過,這些措施似乎也並不足以防止資金的大量流動。難以向外國運動員投入大量資金的俱樂部現在紛紛把目光投向了國內的中國球員。
朱董事長表示,為了儘量獲得稍微好一些的中國球員,各俱樂部不惜投入重金。花1億多元轉會費獲得球員的情況也隨處可見。行情暴漲的狀況由此可見一斑。
目前的情況已經遠遠脫離了俱樂部健全經營的宗旨。朱董事長表示,最好導入將俱樂部能投資的金額控制在收入金額以下等的規定。不過,即使引入這樣的規定,也不清楚是否能産生效果。朱董事長稱,在中國,如果有規定的話,任何人都會立即尋找漏洞。
歐洲足球界已經引入了名為「財政公平競爭」的相同規定。但據朱董事長説,最近一家在歐洲擁有俱樂部的中國企業試探著向他詢問了這麼一件事。
據稱,這家中國公司希望朱董事長能買下為俱樂部召集贊助商的權利。開出的價格高的驚人。這家中國企業還解釋説,很清楚無法找到那麼多贊助商,但不夠的部分可以通過其他公司轉至朱董事長經營的公司,所以不會産生損失。這家中國企業的真正目的其實主要是想借朱董事長公司的「殼」,從而把其母公司的資金用於向歐洲俱樂部迂迴融資。
中國企業的「體育爆買」在升級
監管與鑽空子的「貓鼠遊戲」似乎永遠在持續。但另一方面,也有企業覺得如果無論都要耗費大筆資金的花,不如找出更「高明」的方法。這體現在了「爆買」動向的變化上。
約5年前開始的中國體育界的「爆買」可以分為3個階段。最初是中國國內足球俱樂部爭奪歐洲人才;第2階段是向國外足球俱樂部出資,這從大約3年前開始,中國企業開始向英格蘭和西班牙等知名足球俱樂部投入鉅額資金;而如今已進入第3階段。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國際足球聯合會(FIFA)、國際籃球聯合會(FIBA)、世界橄欖球聯合會(WR)、國際自行車聯盟(UCI)……這些都是最近2年裏中國企業投入大筆資金啟動合作的國際體育組織。
據稱馬雲主席領導的阿里巴巴集團對於吸引橄欖球世界盃進入中國顯示出興趣
![]() |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 |
其中,與國際奧會簽署協議的是阿里巴巴集團、而與國際足聯牽手的則是萬達集團。對於相關組織來説,兩家企業都是來自中國的首個最高級別的贊助商。而關於籃球領域的國際籃聯,中國企業則在頂級贊助商中佔據了半數。
另外,還出現了將大賽的承辦者收歸子公司的情況。例如萬達集團就收購了鐵人三項世界大賽「Ironman Race」的主辦團體。
朱曉東董事長對於這一變化的原因做出了下述解釋,即在企業之間,運動員和俱樂部已開始被認為花費很大但沒有帶來什麼效益。而向國際管理組織和聯賽等注入資金、從長期來看更容易獲得收益這一想法正在加強。
即使是將明星運動員召集到自己控制的俱樂部,或者收購海外俱樂部,投資的成敗也將受團隊的勝敗這一「無法預料的因素」所左右。因此企業認為,與具有修改比賽規則和選定國際大賽舉辦地等巨大許可權的國際管理組織展開合作、將世界大賽引入中國、或者將贊助商的權利有效用於生意更加有利可圖。
這樣一來,在文章開頭介紹的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發言也透露出不同的含義。或許並非否定體育投資本身,而是暗示出今後的方向性。
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協議的世界橄欖球聯合會首席執行官(CEO)佈雷特·戈斯珀2016年訪問日本時表示,「現在,中國橄欖球(的影響力)較小,但隨著阿里巴巴涉足其中,局面將明顯改變。阿里巴巴表示希望在中國舉辦橄欖球世界盃。」
橄欖球世界盃被稱為僅次於夏季奧運會和世界盃足球賽的「世界第3大體育賽事」。現在,中國參與橄欖球比賽的人口很少,世界排名僅為第68位。此外,中國還從未闖入世界盃。雖然申辦的障礙似乎很高,但佈雷特·戈斯珀CEO並未否定成功申辦的可能性。他表示「如果是在完成比賽的普及和國際大賽的舉辦等(中國橄欖球界)應該做的事情之後,或許有可能成功(申辦)。」
![]() |
「爆買」的升級或許不僅僅是考慮經濟利益,同時針對鄰國的競爭意識也在發揮作用。
橄欖球世界盃2019年將由日本主辦,這是首次在亞洲舉辦。佈雷特·戈斯珀CEO表示,「阿里巴巴對於世界盃在日本舉辦産生了興趣,無疑成為(投資於世界橄欖球聯合會的)一個契機」。阿里巴巴或許認為如果是日本能舉辦的大賽,不可能無法引入中國。
中國資金在體育界的存在感不會減弱
夏季和冬季奧運會、世界盃足球賽、各種世界錦標賽……回顧歷史可以發現,此前在亞洲率先舉辦體育世界大賽的是日本。而進入21世紀之後,中國迅速追趕。從奧運會來看,2008年舉辦夏季奧運會,2022年舉辦冬季奧運會,地點均為北京。此外,籃球世界盃也確定2019年首次在中國舉行。
北京歐迅體育文化的朱曉東董事長表示,萬達集團成為國際足聯的贊助商,似乎也是希望在世界盃足球賽申辦過程中獲得優待。中國企業參加從未經歷過的足球和橄欖球的世界盃申辦或許是自然而然的趨勢。
據相關人士透露,國際足聯與萬達集團的合同2014年總額預計達到17億美元。通過鉅資建立起來的與國際管理組織的深厚關係,將相繼將各項比賽的世界大賽吸引到中國。由此看來,即使中國的「體育泡沫」已經降溫、爭取到的海外明星運動員減少,但中國資金在體育界的存在感似乎沒有那麼容易減弱。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谷口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