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中國下一個泡沫
2017/01/19
村山宏:中國又在産生小的「泡沫」,這次是玻璃、煤炭和銅等大宗商品行情。2016年秋價格迅速上升,年底達到頂峰。去年秋季可以説是住宅價格漲勢告一段落、投機資金從住宅流向大宗商品的時期。住宅→股市→海外資産→債券→住宅→大宗商品。在中國,每當一個泡沫破裂後,資金就會流向下一個投機對象,進而相繼形成新的泡沫。猶如泡沫在不斷迴圈。
![]() |
遼寧瀋陽的房地産開發 |
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平板玻璃期貨價格年初之後徘徊在每噸1260元~1270元。比去年同月相比上漲了5成左右。去年10月僅為約1000元的價格到11月上漲至1200元左右。與此相同,焦煤、鋼筋、銅和鋅等期貨商品價格也自10月開始大幅上漲。有觀點認為這是過剩産能淘汰政策導致商品供不應求的結果,也有人認為這是由於住宅銷售強勁,建材需求正在增加。
但是,聽起來最具説服力的解釋是,正在發生泡沫的移動和迴圈。中國去年夏季住宅價格出現暴漲,政府自9月前後起加強調控。住宅價格在10月前後觸頂,深圳等城市轉為下跌。商品行情暴漲正是從那時開始。有觀點認為,由於政府的調控政策,投資者斷定住宅泡沫到此為止,作為新的投資對象,選擇了大宗商品。
![]() |
中國不斷發生資金過度集中於一個投資對象、價格偏離合理水準的局部泡沫。而在政府當局採取措施打擊泡沫、導致這個泡沫破裂之後,投機資金會迅速尋找另外的投資對象,進而製造新的泡沫。稱得上是資金與政府的貓捉老鼠的遊戲,也可以説是泡沫商品在一定期間內迴圈。下面回顧過去2年裏發生的泡沫的迴圈。
2015年首先是股票。背景被認為是受到截至上一年的樓市限購令的影響,房地産泡沫破裂,資金流入了股市。政府為了推動新股上市也積極呼籲購買股票。儘管經濟減速下行,但2015年6月上證綜合指數比年初上漲了6成,登上5000點大關。與企業業績背離的股價在夏季暴跌,政府被迫買盤支撐。恰好8月份隨著制度變更,人民幣兌美元暴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