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快遞無人化何時能普及

2017/11/29


      在中國快遞市場,將貨物從最後一個配送網點送到顧客手中的「最後一公里」使用無人機和機器人的動向正在擴大。因為以前依賴廉價勞動力的配送已經完全跟不上電子商務等的爆發性普及。各快遞企業均計劃建立不使用人力的配送系統來提高物流效率。不過,中國政府的相關規定越來越嚴格,今後的發展依然存在課題。

      

      11月12日,這是大型網上促銷「雙十一」後迎來的首日。在上海市內的住宅和辦公室前,紙箱堆得像小山一樣高。這些都是尚未送到顧客手中的快遞包裹。

 

      在今年的雙十一活動中,僅阿里巴巴集團的單日成交額就達到1682億元,相當於日本樂天整整1年的銷售額。包裹數量預計達到約15億個。再加上發貨後的退貨和重新配送等,物流可能會有近1個月難以恢復正常運轉。延遲送貨帶來的糾紛也接連不斷,已上升為社會問題。

 

      正因為存在這種狀況,中國各快遞企業開始嘗試將最後貨物送至顧客手中的環節交給機器來完成的措施。

 

      嘗試已經開始

 

      在上海市內一 家辦公室裏,中國網上訂送餐服務「餓了麼」的送餐員把自己從店家運來的咖啡放進一個圓筒型機器人內。隨後,該機器人自動乘坐電梯,並在到達目標樓層後通過電話通知訂餐的顧客「您訂的餐到了」。

   

機器人被活躍於網上訂送餐服務(中國上海)

   

      顧客只要在機器人的顯示器上輸入自己的手機號後,它就會解鎖打開蓋子,讓顧客從中取走商品。完成送餐後,機器人又會自行乘電梯離開。

 

      運營餓了麼的上海拉扎斯資訊科技從10月份開始在上海等幾個地方啟用了這款配送機器人。目前1天能配送20單左右。該公司負責開發的技術總監余立鑫表示,引進配送機器人是為了提高配送的人力成本效率。今後還打算增加投放數量。

 

      除送餐外,越來越多的電商開始嘗試通過人力以外的方式提高效率。

 

      「送貨比以前快,不用再花半個小時的車程去超市了」,居住在江蘇省宿遷農村的小陸(24歲)通過京東採購洗面乳等日用品。讓送貨時間得以短縮的「功臣」是無人機。

 

      京東從2016年6月以後陸續在江蘇省和陜西省啟動嘗試通過無人機配送。在宿遷投放了約40架無人機。包裹會先臨時送到物流中心,然後在那裏被裝上無人機,隨後從空中送到十幾公里外的農村配送點。雖然目前還是通過人工最後送到顧客手中,但估計將來打算直接由無人機完成送貨。

 

      與城市地區不同,農村地區很少有大量訂單,而且很多地方路況不好,容易延長送貨時間和提高成本。京東的負責人表示,雖然無人機送貨還處於試驗階段,但早晚會擴大網點。

      

京東集團開始使用無人機送貨(江蘇省宿遷)

       

      2016年中國的電商市場規模為22.97萬億元,5年裏擴大至3倍,網上訂送餐服務市場規模為1662億元,5年裏也擴大至5倍。相關市場今後被認為會繼續增長。

  


 

      目前,配送業務主要由人工費低廉的外出務工人員承擔,但由於訂單數量的增長速度過快,配送人手不足的情況日益明顯。快遞公司之間的配送員爭奪戰也越來越激烈,本來應該很便宜的人工費不斷上漲。在快遞行業,如何充分利用機器人和無人機等人力以外的手段提高效率被認為是長久立足的關鍵。

 

      「無人化」仍面臨難題

 

      在中國迎來網路消費社會這一繁榮景象的同時,人手短缺的配送業務也面臨著崩潰的危機。越來越多的聲音期待配送機器人的開發和運用能夠成為解決人手短缺問題的殺手劍。但是相關嘗試才剛剛開始。一方面,拓展服務區域還面臨著政府限制等課題。

    

   

      出於安全方面的原因,中國政府從今年開始加強了對無人機的管制。無人機的商用必須獲得當地政府的批准。但是對於引入尚無先例的最新技術,絕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態度消極,企業很難從地方政府獲得許可。

 

      上海拉扎斯資訊科技計劃今後活用平衡車「Segway」和自動駕駛汽車等提供送餐服務。關於連接餐飲店與顧客的途徑,還在討論採用機器人配送機制。但是當前仍面臨諸多課題,例如構築可讓快遞員簡單利用的機制、防止被盜以及如何與現有訂單系統協作等。

 

      如果服務利用區域無法擴大,無人機等機器的量産也將無法推進,從現狀來看不僅無法改善經營效率,甚至可能成為擠壓相關企業盈利的主要原因。估計當前相關企業將在依賴人力進行配送的同時,摸索完善物流網和開發機器人的機械化之路。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島大介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