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海外商標註冊申請件數劇增

2018/06/14


      中國在全球的商標註冊申請件數出現增加。截止2017年的3年裏,在日美歐的申請件數猛增至近7倍。中國政府提出培育全球性品牌的目標,對中國企業在國外的智慧財産權申請(包括商標在內)提供補貼,從而推高了申請件數。不過這也對企業活動的競爭條件産生影響。在中國國內不斷出現的商標註冊糾紛也有可能在海外發生。

 

       據日本的專利廳統計,2017年來自中國的商標申請件數為8464件,增至2014年的5倍以上。與申請件數最多的美國(8789件)的差距急劇縮小,2018年或發生逆轉。中國向歐盟智慧財産權局提出的申請件數也增至4倍以上。

  

 

       美國和日歐的統計方法不同,不過美國來自中國的申請件數確實猛增至8倍(5萬多件),在2017會計年度(2016年10月~2017年9月)佔整體申請件數的8.5%,遠遠超過英國、加拿大和德國。

 

     商標屬於智慧財産權的一種,指的是將本公司與其他公司的産品區別開來的文字、記號和圖形等,獲得承認後便可獨佔使用。是企業的品牌戰略所不可或缺的權利。

   

      中國政府2017年制定了深入實施商標品牌戰略的方針,促進中國企業海外佈局商標戰略,向在海外申請商標的企業提供補貼。據中國媒體報道,浙江省補貼在歐美註冊商標費用的50%,補貼在發展中國家申請商標費用的70%。

 

       在美國來自中國的商標申請中,通過網路銷售雜貨等的小微企業的申請比較多,有不少申請被認為是以獲得補貼為目的。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確認到在基本相同設計的服裝上,配上不同標誌(logo)就多次進行申請的情況。由於申請過多,也有造成其他申請處理滯後的擔憂。

  


  

       在已開發國家也有商標的註冊競爭,這是保護智慧財産權必要的事情。但使用政府補貼註冊商標有可能讓競爭扭曲,給企業活動造成混亂。

 

      專門幫助企業專利註冊的美國加邦律師事務所(音譯)的律師喬西·加邦(音譯)指出「甚至可以看出中國的補貼有美國商標註冊制度的意圖」。日本的特許廳也在警惕來自中國的大量商標註冊。

  

2018年5月福建企業形似「哆啦A夢」商標被裁定無效的媒體報道

   

      2009年日本的團體在中國申請註冊「今治毛巾」商標,但是中國當局以其他企業已申請註冊「今治」商標為由,駁回了日本團體的申請。提前註冊有價值潛在可能的商標,之後再賣給有需要的企業獲得利益的事例也有。

  

      21世紀構想研究會的理事長馬場煉成表示,「中國商標搶注等問題與先進的智慧財産權戰略並存,不正行為一時不會消失」。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