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興勢力試水國際體育用品市場

2019/03/14


      安踏體育(ANTA)對芬蘭知名企業Amer Sports的TOB(公開要約收購)已經完成。以安踏為中心的投資集團的持股比率達到94.98%,收購額約合360億元。因擔憂資金外流,中國政府直到近期一直限制大型海外收購,但現在似乎認為經濟增長不能缺少對海外企業的收購。安踏將以大型收購為武器,追趕世界體育品牌2強美國耐吉和德國愛迪達。

 

       3月上旬,在上海市內的安踏專賣店裏,記者詢問為購買籃球鞋而來的男大學生李同學(20歲)如何看待安踏,他回答説,「價格比耐吉便宜,而且品質也不錯,我非常喜歡」,買了全新的安踏鞋之後離開。

 

       安踏在中國的知名度超群。該公司原本通過向知名羽毛球選手贊助運動鞋而提升了名氣,目前成長為在中國無人不知的體育品牌。最近安踏與美國職業籃球NBA的明星球員、金州勇士隊的克萊·湯普森(Klay Thompson)簽約,大力在海外提高知名度。

 

       安踏在中國國內的店舖數現在達到約1.2萬家。該公司創立於1994年,後來趕上以北京奧運會等為契機的體育熱潮和健康意識提高等的浪潮,2018財年(截至201812月)的銷售額同比增長44%,達到241億元,實現了大幅增長。

 

 

      不過,安踏仍遠遠落後於耐吉和愛迪達。且不説世界市場,即使在中國市場,2強也很強大,例如,從運動服的市佔率來看,耐吉為22.1%,愛迪達為18.6%,而安踏排在第3位,僅為10.4%。安踏長期處在屈居第3位的局面。為了設法打破這種狀況,安踏2018年選中了歐洲知名體育品牌Amer Sports

 

       在2月底在香港召開的財報發佈會上安踏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CEO)丁世忠對收購Amer Sports就顯示出積極態度,他表示「Amer Sports旗下品牌是很難用錢去衡量的,這些品牌不是短期能夠用錢能夠塑造的,它們在各個領域都很專業。這些品牌在中國的銷售規模都相當小,我們買這個公司核心很重要的一點是,看重他們在中國市場的空間,同時這家公司的許多品牌在全球也有足夠的影響力。」

 

    Amer Sports成立於1950年,2018年的銷售額約合3300億日元。雖然銷售額低於安踏,但旗下擁有眾多知名體育品牌,比如「Wilson」因與日本網球選手錦織圭簽署終身合約而聞名,「ATOMIC(阿托米克)」和「Salomon」等滑雪品牌的知名度在行業內非常出眾。安踏自2018年底開始,與騰訊控股等組成投資集團,針對 Amer Sports啟動了TOB(公開要約收購)。

  


       不過,這已經不是安踏第一次將觸角伸向海外企業。安踏2009年收購義大利知名品牌「FILA」的在華業務,將其納入自身體系。2016年安踏又與伊藤忠商事在中國組建合資企業,幫助日本體育品牌迪桑特拓展中國市場。

 

 

      安踏是迪桑特事實上的第2大股東(持股近7%)。伊藤忠目前發起對迪桑特的收購,預計很快會出結果,如果取得成功,將對和伊藤忠保持合作姿態的安踏構成利多,有望在中國進一步擴大業務。

 

       此次安踏通過鉅額收購取得Amer Sports的多個品牌,雖然是依靠其他公司的品牌,但意在一舉擴大業務。

 

       但是,在全球體育用品市場,像中國企業這樣的新興勢力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實力仍是未知數。過去,在中國的大型體育用品企業中,李寧曾在歐美以及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拓展自主品牌店舖,但未能提高品牌知名度,以失敗而告終。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田直樹 上海,木原雄士 香港,大平祐嗣 東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