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復工復産在路上

2020/03/11


      在作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震源地的中國,上海和廣東等主要省份的企業到3月10日已經復工一個月。中國政府希望加緊恢復主力産業的生産,許多行業的復工率達到了8成左右。但由於人手短缺,遠未達到滿負荷生産的程度。作為重點産業的汽車行業,相對於工廠産能的設備運轉率被認為只有3成左右,生産完全恢復尚需時間。

  

中國各地的製造業基地在加緊復工(廣東佛山的塑膠零部件工廠)

  

      「優先支援汽車、電子、船舶、航空、電力裝備、工具機等産業鏈長、帶動能力強的産業」,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2月24日發出這一通知。當時正處於新冠病毒疫情持續擴大,中國大陸每天確診數百人、死亡100人左右的時期。

  

      從這一時期起,在嚴格落實對員工的衛生防範措施以避免感染的情況下,中國企業開始加緊復工。截至3月3日,16家大型車企的主要生産基地復産率達到了84%。造船業也在加快啟動設備運轉。在産業比較集中的浙江省,大型造船企業到2月底的復産率達到90%以上。據稱已經有6成人員回到工作崗位。

  

      中國領導層非常重視的高科技産業也早就著手恢復正常運轉。

   

      在新冠疫情的發源地湖北省,由於確診病例較多,原則上仍不允許企業開工生産。但集中在該省的面板和半導體等高科技産業屬於特例。

  

      大型面板廠商華星光電(CSOT)的武漢主力工廠一直在運轉,包括一月下旬的春節長假在內也沒有停工。由於生産線一旦停止,再重啟就得花費時間和資金,因此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專門許可。大型通信設備企業華為技術也以「通信行業相當於基礎設施」(相關人士)為由,2月3日就重啟了各地工廠的生産。

    


      在湖北省,其他行業眼下也出現了復工復産的動向。在武漢市擁有汽車生産基地的本田的部分工廠9日從地方政府獲得了在確保衛生對策等的條件下陸續恢復生産的許可。預計將從11日起陸續重啟生産。由於湖北省內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逐步減少,中國政府被認為轉向了允許部分企業復工復産的方針。

  

      儘管多數主要産業都已開始復工,但普遍存在設備運轉率低的情況。關於中國主力工廠的設備運轉率,智慧手機代工企業、台灣鴻海精密工業3月3日透露,「相對於需求,只能確保50%稍高的産能」。為防止疫情擴大,員工的外出和行動都受到限制,很難確保用工。

   

      根據中國汽車行業團體的統計,整個行業2月底的復産率超過了7成,但實際設備運轉率在3成左右。通常情況下生産線都是採取兩班倒的制度,但現在許多工廠只能維持一半的生産體制。

   

      機械行業的大型企業雖然復産率被認為達到7成,但設備運轉率似乎並不高。日立建機在安徽省合肥市的工廠正逐步重啟大型液壓挖掘機等的組裝生産線,但在2200名工人當中,來上班的只有2成左右。為防控疫情,各地限制人員流動,確保用工對於在中國設立生産基地的企業來説成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中國的眾多生産基地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城務工人員。根據中國政府的統計,在春節放假時回農村老家的務工人員中,截至3月7日有60%已經返回城市裏的工作地點。中國大型證券公司華泰證券的預測數據也顯示,春節離開城市的人員,截至8日的返回比例為63.8%。與2月10日的23.9%相比已經大幅提高,但由於交通管制等影響,依然有近4成人員尚未返回。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上尚志 廣州、多部田俊輔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