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旗下海思躋身半導體營收世界前十
2020/09/02
美國調查公司IC Insights於8月發佈的2020年1~6月世界半導體企業的營入排行榜顯示,海思半導體排在第10位。這是中國大陸企業首次進入前10。顯示出中國大陸半導體産業的實力正在提升,但作為伴隨中美摩擦的暫時性現象,海思半導體的強勢表現有可能走向終結。
IC Insights的統計顯示,2020年1~6月世界半導體需求同比增長5%。進入前10的亞洲企業的銷售強勁,海思半導體增長49%,台積電增長40%,三星電子增長12%,均大幅高於行業平均水準。
![]() |
「新冠疫情帶來的宅家需求和中美摩擦推高了亞洲企業的營業收入」,日本電子産業諮詢公司Grossberg LLC的代表大山聰如此分析。
由於新冠疫情,全球網際網路的利用增加,給半導體記憶體主要廠商三星、半導體代工企業台積電帶來東風。不過,海思半導體似乎為應對美國加強制裁而進行了大量「生産囤積」。
![]() |
海思半導體的LOGO |
IC Insights表示,海思半導體是華為的全資子公司,「開發的半導體有9成以上向華為供貨」。海思半導體採取將生産委託給外部的無廠經營模式,最尖端産品此前委託台積電生産。
警惕美國制裁的海思半導體似乎提前委託台積電進行了生産。實際上,由於美國5月份強化制裁,台積電停止從海思半導體接受新增訂單。失去最主要代工方的海思半導體到2020年下半年很可能跌出前10。
另一方面,也有亞洲企業似乎在獲得漁翁之利。首先是三星。IC Insights的大山指出,「可憑藉技術實力和生産能力這兩方面代替台積電的只有三星」,存在向華為和大陸賣人情的可能性。但三星也受制於美國政府的制裁措施,未來走勢並不明朗。
此外,台灣「無廠」企業聯發科的動向也受到關注。大山表示,該公司「在美國沒有大客戶,不易受到美國政府意向的左右」。
由於中美摩擦的激化,亞洲半導體的供應連結連被頂替的事態正在臨近。為亞洲企業供應生産設備和材料的日本最好也提高警惕。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亞洲科技總編 山田周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