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EV電池材料展開世界攻勢
2023/05/24
在純電動汽車(EV)電池的主要材料領域,中國企業正在全球市場展開攻勢。全球最大的隔膜(絕緣材料)製造商雲南恩捷新材料(Semcorp)計劃年內在匈牙利啟動首家海外工廠,到2025年將全球市佔率提高到50%。但要實現進一步增長,將面臨技術領先的日韓企業的競爭、中美經濟安保、供給過剩隱憂等三大難題。
「從中國向匈牙利的工廠派遣了約100名員工,還在當地招聘,正在推進團隊建設」,雲南恩捷新材料的公關主管陳開亞在上海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的採訪。工廠已基本完工,在2023年內投産,投資額約達3.4億歐元。
![]() |
雲南恩捷新材料位於上海市的旗下企業的工廠,圖片由該公司提供 |
鋰離子電池的機制是借助鋰離子在正極材料和負極材料之間來回移動實現充電與放電。隔膜具有分離正極和負極、防止短路引起的異常發熱的功能。是構成電池的四種主要材料之一。
日本調查公司Techno Systems Research(東京千代田)的數據顯示,在隔膜市場,雲南恩捷新材料2018年超過日本旭化成,在全球市佔率方面躍居第一。2022年雲南恩捷新材料的市場佔有率達到37%。
![]() |
恩捷新材料的整體年産能截至2022年底為70億平方米。5月8日剛剛在江蘇省蘇州市舉行了第2期工廠的開工儀式,計劃今後繼續在中國逐步新建和擴建工廠。2025年將達到160億平方米,增至目前的2.3倍。
恩捷新材料2022財年(截至2022年12月)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8%,增至125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47%,達到40億元。自2016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以來,連續6年保持營收和最終利潤增長。
![]() |
一直以來,隨著作為主要客戶的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和比亞迪(BYD)等中國車載電池製造商的快速發展而不斷擴大業務。中國企業控制全球車載電池市場的約6成份額,猶如保持步調一致一樣,雲南恩捷新材料的供應量也出現激增。
從日本企業來看,旭化成和東麗屬於領先企業,而在南韓,SK IE Technology(簡稱SKIET)是領先企業。在Techno Systems Research負責調查的藤田光貴表示,「與日韓企業相比,中國企業的隔膜的供貨價格僅為一半左右」。壓倒性的生産規模帶來的成本競爭力是其優勢。
雲南恩捷新材料的客戶還包括松下控股、三星電子等日韓大型電池企業。在出貨量中,對海外工廠和企業的供應佔到整體的近三成。其中包括面向中國企業的銷售,預計面向外國企業的銷售只佔一部分。
但進一步增長將面臨三大難題。電池業界相關人士異口同聲地表示,中國企業和日韓企業的技術實力差距仍然很大。隔膜通過使膜厚均一、均勻捲繞來確保電池的穩定充電能力,但相關人士表示中國企業的品質參差不齊。
旭化成的代表董事堀江俊保表示,「(與中國企業相比)具有長期的穩定性這一優勢,在電池性能方面,旭化成的膜技術正在被重新評估」。據稱旭化成近年來洽購正在增加。
雲南恩捷新材料的研發人員達到約500人。除來自日本、南韓和美國的外國人之外,曾在旭化成和東麗工作過的中國人也很多。雖然在品質方面追趕領先的日韓企業,但電池相關人士表示「與中國的EV市場相比,面向歐洲市場的電池需要更高的技術能力。雲南恩捷新材料在歐洲擴大市佔率也需要時間」,。
第二個挑戰是進入巨大的美國市場的難度。2022年5月,雲南恩捷新材料公佈了將美國視為重要市場,將建設工廠的方針。但投産時間等具體戰略仍不明朗。有分析認為其原因是拜登政府2022年8月通過的通膨削減法案(IRA)。
在北美組裝的純電動汽車購買者可享受稅額減免,但「令人擔憂的外國企業」製造的電池零部件等將自2024年起被排除在減免對象之外。雖然詳細規定尚未公佈,但如果雲南恩捷新材料公司的産品無法享受補貼,將對其美國戰略造成巨大打擊。
第三個課題則是隔膜供應過剩的隱憂正在加劇。已出現「車載電池的庫存正在增加」(挪威的調查公司Rystad Energy)這一事態。如果雲南恩捷新材料繼續進行大規模投資,在擴大市佔率的同時也可能面臨風險。
全球隔膜市佔率曾居第一的旭化成跌至第三位。2015年收購的美國隔膜子公司也出現鉅額虧損。計劃2026年之前在美國建設新工廠,借助美國通膨削減法案,尋找反攻的機會。
在4種鋰離子電池材料領域,日本企業籠罩陰影
鋰離子電池由(1)正極材料、(2)負極材料、(3)分隔正負極材料的隔膜、(4)填充在各材料之間的電解液等4種材料構成。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預測稱,4種主要材料的全球出貨額到2025年將增至2021年的2.1倍。
從2021年的世界份額來看,中國企業均佔74%~88%,比2012年提高19%~49個百分點,而日本企業的存在感則正在下降。
Techno Systems Research的統計顯示,從2021年排名前5位的日本企業來看,隔膜為1家(旭化成),正極材料為1家(日亞化學工業、排名第4),電解液為2家(三菱化學集團、排在第4位、中央硝子、居第5位)。負極材料曾有日立化成(現在的Resonac控股),但現在都是中國企業。
在電池材料的市佔率之爭中,今後的焦點將是新一代電池。除了將4種主要材料中的電解質從液體改為凝膠狀的半固態電池之外,還有使用固體的全固態電池。
預計電池性能和安全性將提高,雲南恩捷新材料在這兩個領域都在推進商業化和研究。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渡邊伸 大連、沖永翔也 東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