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新手機成為中美新導火線?

2023/09/26


「Mate 60 Pro」供不應求(廣東省廣州市的華為專賣店)

      中國大型通信設備企業華為技術正在美國的制裁下推進半導體技術開發。在8月以後上市的智慧手機新機型上,被認為線路寬度為7奈米(奈米為10億分之1米)的高性能晶片實現實用化。不過,量産化等方面仍存在課題,美國有可能進一步實施制裁。

 

      在9月25日華為舉行的新産品發佈會上,領導智慧手機等終端業務的常務董事余承東除了高價位的智慧手錶之外,還介紹了平板電腦和電視等新産品。被認為具備相當於高速通信標準「5G」的通信性能的新款智慧手機「Mate 60 Pro」的動向受到關注,但沒有具體提及。

 

      8月底上市的Mate 60 Pro搭載了被認為華為自主設計開發的半導體「麒麟9000s」。加拿大調查公司TechInsights針對該半導體指出,是由中國半導體代工大型企業中芯國際(SMIC)代工的7奈米産品。

 

      華為2019年8月推出了該公司的首款5G智慧手機,但此後受到美國的制裁,開發和製造變得困難。美國政府於2019年5月將華為列入事實上成為禁運對象的「實體清單」,並從2020年9月開始禁止向華為供應使用美國技術和設備的半導體。

 

  不能再依靠台積電

 

      華為此前曾委託世界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台積電(TSMC)生産半導體,但由於管制加強而斷絕了關係。因此,在半導體生産方面,不得不與中芯國際等中國企業展開合作。

 

 

      不過,包括中芯國際在內,中國大陸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線路寬度僅為14奈米。在業界內主流觀點認為,使用14奈米的製造設備,反覆進行被稱為曝光的工序,從而實現了7奈米。TechInsights表示「在缺乏(相比14奈米更微細的加工所需的)極紫外(EUV)相關製造設備的情況下,正在改進技術」。

 

      華為雖然沒有透露7奈米等的性能,但也展現出了為自身技術感到自豪的一面。舉行發佈會的25日這一日期與在美國政府要求下被加拿大當局拘留的副董事長孟晚舟獲釋回國的2021年9月25日重合。

 

      在華為的員工網站上傳了一段視頻,針對從美國制裁開始到Mate 60 Pro上市的「1566天」,介紹稱克服了各種困難。可以看出尋求鼓舞公司內部的意圖。

 

 

      中國媒體對此也積極報道。中央電視臺(CCTV)9月上旬多次報道了Mate 60 Pro和麒麟9000s,稱華為手機國産化不斷突破。

 

      由於受到極大關注,在中國的華為門市,Mate 60 Pro持續缺貨。TechInsights認為,由於Mate 60 Pro等的銷量增長,華為的智慧手機出貨量2023年將達到3500萬部,同比增長4成。

 

      儘管如此,與巔峰時期的2019年相比,規模仍大幅下降。當時華為的出貨量超過2.4億部,全球市佔率達到18%。即使Mate 60 Pro等産品暢銷,預計也難以達到2019年時的2成。

 

  良品率是課題

 

      7奈米的量産化存在課題。如果使用支援14奈米的設備反覆曝光,由於費時費力,良品率也會惡化,因此難以實現量産化。如果利用同樣的方法製造比7奈米更細微的半導體,良品率會更差。

 


   

      與中國大陸以外已開始量産的3奈米和4奈米相比,7奈米相當於兩代之前,仍存在差距。雖然華為在美國制裁之前已實現了5奈米的實用化,但能否以當時的水準再次實現量産還是未知數。

 

      美國提高警惕感也成為逆風。

 

      美國政府因出口管制的有效性受到質疑,正在對Mate 60 Pro進行性能等方面的評估。美國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7日對記者表示,評估結果出來的時間「不是幾個月以後的事情」,顯示出將根據結果採取某種應對措施的想法。

 

      另一方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20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一貫反對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打壓中國企業。這種歧視性、不公平的做法,破壞自由貿易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擾亂全球産供鏈穩定,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我們想告訴美方的是,遏制打壓阻擋不了中國的發展,只會增強中國自立自強、科技創新的決心和能力」,對美國進行了牽制。

 

      圍繞華為,中美兩國從2018年前後開始持續對立。7奈米半導體成為新的導火線,中美之間的交鋒今後有可能進一步加強。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上尚志 広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