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動駕駛雷射雷達領域增強存在感
2024/01/09
在作為自動駕駛「眼睛」的零部件「LiDAR(雷射雷達)」領域,中國企業的存在感增強。專利申請數量遠遠超過日美企業,並且掌握著超過一半的市佔率。在中國,純電動汽車(EV)開發競爭十分激烈,使用雷射雷達來實現差異化的駕駛輔助系統越來越先進。日美歐企業的行動較為遲緩,德國博世(Bosch)等已開始退出雷射雷達開發業務。
![]() |
小鵬汽車通過配備作為自動駕駛「眼睛」的零部件雷射雷達,強化駕駛輔助(上海市) |
雷射雷達通過照射雷射,來高精度地測量與周圍物體的距離。在已經廣泛投入使用的車間距測量等駕駛輔助技術方面,主流趨勢是使用攝像頭和電波雷達,雷射雷達使該技術更加先進。雷射雷達被認為是實現全自動駕駛的重要零部件,配備該零部件的汽車製造商在每輛車上使用1台左右的雷射雷達。
據日本專利調查公司Patent Result(位於東京都文京區)統計,2000年以後,中國企業的雷射雷達專利申請數量達到2萬5957項,遠遠超過排在第2位的美國(1萬8821項)和排名第三的日本(1萬3939項)。
![]() |
從企業的申請量來看,德國博世排名第一,日本電裝排在第2位,日德企業佔據了前幾名,但中國的速騰聚創和禾賽科技分別排在第4位和第5位,顯示出了存在感。2015年以後,這兩家中國企業的申請數量急劇增加。
這兩家中國企業在業務上超過博世和電裝。據法國調查公司Yole統計,在2022年的車載雷射雷達市場上,禾賽科技的份額為47%,位居第一。雷射雷達的用途大致分為全自動駕駛和駕駛輔助兩類,禾賽在單價較高的全自動駕駛用産品方面具有優勢。主要提供給美國通用汽車(GM)旗下的GM Cruise以及中國的百度等。
![]() |
速騰聚創擅長的是駕駛輔助用的雷射雷達。特點是使用微機電系統(MEMS)技術,價格便宜。2022年速騰聚創供應了5萬7000台雷射雷達,不斷擴大銷量。中國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及小鵬汽車等已決定採用。
日本的東北大學教授田中秀治認為:「禾賽科技和速騰聚創的技術水準高,將成為今後拉動全球雷射雷達市場的存在」。
中國企業之所以在雷射雷達技術上影響力越來越大,是因為在中國的EV競爭激烈,各車企為了差異化而不斷強化駕駛輔助技術。
比如,小鵬汽車推出了配備有2台速騰聚創的雷射雷達的EV,強化了在高速公路及普通道路上的駕駛輔助功能。
據Yole介紹,在中國市場上,從2023年到2025年,將推出100款配備雷射雷達的車。
日美歐配備雷射雷達的車少得多,2023年以後被認為分別有幾款車型。日美歐的汽車廠商致力於EV開發,對自動駕駛的開發稍顯薄弱。
在日本,本田2021年量産了配備雷射雷達的「里程」。在世界上第一家實現了在一定條件下實現系統成為駕駛主體的「3級」自動駕駛,但由於消費者還沒有普遍重視性價比,現在「里程」已停産。豐田及德國梅賽德斯賓士集團等也推出了雷射雷達配備車,但僅限在高檔車上採用。
因此,日美歐的雷射雷達涉足企業陷入了苦戰。專利申請數量排第一的博世最近決定停止開發雷射雷達。今後,將把開發資源集中到需要駕駛員常時監控的「2級」自動駕駛使用的電波式雷達等需求大的其他感測器上。
2022年,先鋒退出了雷射雷達業務。新興企業美國Quanergy Systems公司申請適用美國聯邦破産法第11條,經營破産後將被投資者集團收購。中國在EV上領先,掌握著核心技術的電池。在作為自動駕駛關鍵的雷射雷達領域,也可能發生同樣的事情。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清水直茂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