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霧霾難散
2015/03/12
![]() |
重慶的橋樑建設現場 |
同時發佈的代表建設與設備投資的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3.9%,明顯低於2014年全年的水準(15.7%)。1~2月的商品房銷售額大幅下降15.8%,住宅市場行情低迷,影響到企業的投資與生産。
春節長假期間中國遊客到日本等海外「搶購」成為議論的話題,但個人消費在國內卻欠缺勢頭。1~2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7%,增幅低於去年全年水準(增長12%)。由於反腐運動的影響,高額消費陷入低迷。
2月份的居民消費者物價指數僅上漲了1%左右。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8%,降幅已連續7個月擴大。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指出中國也存在通貨緊縮的風險。
中國政府將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為「7%左右」,低於去年的實際數字(7.4%)。與此同時,決定分別向鐵路、水利建設投入8千億元以上,為經濟增長提供支撐。從去年11月起轉換到寬鬆方向的金融政策也很可能會進一步降息等。
經濟減速還導致稅收下降。由於很容易影響到地方政府償還債務,中國財政部日前出台了減輕地方政府償還負擔的措施。對於部分到期債務,允許通過發行新的地方債來進行借新債還舊債。
所涉及的對象貸款最高1萬億元(財政部),把過去所借的高息貸款換成低利率的債券,財政部認為預計每年可減輕400億~500億元的償還負擔。
這一措施儘管是為了救助背負沉重債務的地方政府,但是卻有可能扭曲市場秩序和地方財政紀律。
由於中國領導層所期待的結構改革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顯現出效果,因此眼下需要通過財政與金融來支撐經濟,走鋼絲般的政策將繼續……
(大越匡洋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