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公司債接連被下調看到的
2015/04/27
![]() |
中國出現首例公司債債務違約的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總公司工廠 |
2015年的特點是企業發行公司債信用等級接連遭到大幅下調。
大公國際資信評估2015年3月將湖南省造紙企業湖南雪麗造紙的信用等級從BBB一下子下調到CC。造紙行業和鋼鐵等一樣,屬於設備過剩産業。關於信用等級下調的理由,大公國際表示,湖南雪麗目前處於全面停産狀態,償債來源匱乏。
鵬元資信評估3月13日將機械廠商江蘇中顯集團的等級由BBB-下調至CC。鵬元資信評估表示,由於未向債權人支付利息,該公司的銀行帳戶已被法院凍結。
國有企業保定天威集團4月21日沒有支付已經到期的公司債利息8550萬元。2011年該集團發行公司債時,聯合資信評估將其信用等級定位為僅比最高級別低一級的AA+,而此次因債務違約,下調到了C。
![]() |
中國共産黨在2013年的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確定了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程度、重視發揮市場機制的基本方針。李克強總理在3月的記者會上表示,在不發生金融系統危機的前提下,「允許個案性金融風險的發生,按市場化的原則進行清算」。天威集團的債務違約也正是順應了這一大潮。
中國評等公司此前在評等時,與企業的財務狀況相比,更為注重政府的支援態度。即便盈利能力較差的企業,如果是有望得到政府支援,就會給出較高評等,投資者也會購買類似公司債。一直以來,也正是此類輕易的籌資行為最終造成了過度投資及債務問題等中國經濟面臨的課題。
一方面,如若中國政府繼續幫助已出現經營惡化的企業承擔債務,政府債務比率很可能出現持續上升的風險。中國政府計劃一邊避免發生金融系統危機等經濟不穩的狀況,一邊謹慎推進改革。
(土居倫之 上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