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營改增」實施最大規模減稅
2016/05/03
此次的減稅是由李克強總理在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政府活動報告中正式提出的。單次的減稅規模創歷史最高紀錄。中國政府將2016年的經濟增長率目標定為「6.5~7%」,計劃通過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確保達成經濟增長率目標。
建築業成為「營改增」減稅政策的對象 |
稅率方面,房地産行業從營業稅的3%改為增值稅的11%,金融行業從營業稅的5%改為增值稅的6%。雖然稅率增加,但徵稅對象從銷售額變為毛利潤,所以事實上減輕了稅負。減稅規模被認為達3000億元左右,此外政府徵收的各種手續費也將減免,總減稅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
此舉的目的為提振中國經濟。李克強在4月份強調,「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中國1~3月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6.7%,連續3個季度出現減速。金融和服務等非製造業在GDP中所佔比重在2015年首次超過50%。減稅新政有望在主要減稅對象的非製造業産生波及效果。
減稅也有助於促進産業升級。營業稅是在生産、流通和銷售各階段按銷售額徵收,交易次數越多稅負越重。相比外部交易,企業內部採購稅負相對較輕,不利於分工化和專門化進程。
由於增值稅將扣除採購的稅負,將促使企業利用外部的專業服務。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表示,「這樣做之後,非常有利於支援服務業的發展和製造業的轉型升級。特別是生産性服務業,比如説物流業,比如研發,比如説對於製造業提供服務的保險等等。他們都實行增值稅之後,就減少或者取消了其中重覆的納稅,非常有利於製造業的升級」。
但企業的事務負擔將加重。要享受減稅優惠,需要專門的增值稅發票印表機。畢馬威北京的合夥人平澤尚子指出,「和營業稅相比,增值稅發票的記錄項目將增至20倍」。
在華日資企業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在減稅對象的房地産、建築和金融等行業中的業務規模不大。日本一家大型銀行表示,「到減稅新政實施之前一直忙於處理繁瑣的事務工作」。日本企業能夠享受的優惠被認為有限。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