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漫市場中的「日本力量」

2017/05/03


  動漫和網路遊戲等內容業務在中國迎來了黃金時代。由於父母一代的經濟狀況比較寬裕,從小衣食無憂的10~20多歲中國年輕人熱衷於動漫和角色扮演(Cosplay)。網易以日本平安時代為主題的手機遊戲「陰陽師」在3個月內創下了換算成日元達到150億日元的銷售記錄。中國僅動漫産業一年的市場規模就高達2萬億日元,出現了很多瞄準這一潛力市場的初創企業,「中日合作」的趨勢也越來越強。

 

在上海開幕的「CP20」上,網路遊戲「陰陽師」的角色扮演最受歡迎(4月30日,上海市)

 

  5月1日,「中國國際動漫節」在浙江省杭州市落下帷幕。中國視頻網站「嗶哩嗶哩動畫」搭建了特別舞臺,與會者配合日本的動漫歌曲表演了舞蹈等節目。日本京都動畫公司(Kyoto Animation)製作的《小林家的龍女僕》等日本動漫可以在嗶哩嗶哩網站上觀看。本屆國際動漫節有100多萬人參加,預計相關周邊産品的銷售額將超過20億元。

   

  「《海賊王》、《名偵探柯南》,最近應該就是《黑執事》了」,平時在醫院工作的小王(24歲)為參加動漫節在網上買了300多塊錢的cosplay服裝。當被問到喜歡什麼動漫時,小王一口氣説出好幾部日本動漫作品。他們似乎就是在嗶哩嗶哩等網站觀看日本的動漫。

   

  4月30日,ComiCup 20魔都同人祭(簡稱:CP20)在上海開幕,吸引了大批coser和同人志的粉絲參加。CP20的氣氛比杭州的國際動漫節還要狂熱,不僅聚集了很多cos動漫主人公的粉絲,網易手遊「陰陽師」的coser們甚至在現場連唱再跳。聚在一起的粉絲們散發出非比尋常的熱情。

 

動漫粉絲們在合影(4月26日,中國國際動漫節,杭州)


    「陰陽師」是一款玩家可選擇安倍晴明等陰陽師角色,在人鬼共存的幻想世界裏打怪升級的RPG遊戲(role-playing game)。為了營造「日式風格」,遊戲配音請來了日本聲優,然後配上中文字幕,可謂非常用心。僅2016年10~12月的下載量就達到800萬次,通過銷售道具等渠道網易獲得的收入達150億日元。

   


  中國年輕人的月薪並不高。上海的大學應屆生的平均月薪也只有5000元左右。另一方面,父母一代在1990年代從政府和工作單位以低價買入的房地産價格暴漲,很多家庭憑藉帳外收益和租金等收入過上了富裕生活。未嘗生活艱辛的很多城市年輕人沉迷于自己的興趣,很多人甚至在這一方面花費高昂。
 

  預計2017年中國的內容市場僅動漫就將達到1500億元,擴大到2010年的3倍。規模將超過日本市場2015年的1.8萬億日元。

 

  瞄準這一潛力市場的中國初創企業不斷誕生。2003年創業的動漫製作公司蘇州舞之動畫在2016年春季實現了新三板上市。該公司有380人從事動漫製作,創作了在中央電視臺熱播的兒童動畫片等熱門作品。

   

  80年代日本動畫片《聰明的一休》在中國播出。之後,《原子小金鋼》和《哆啦A夢》等日本動畫片也備受歡迎,很多人受此影響開始學習日語。近年來,由於中日關係惡化,日本的電視內容在中國受到限制。這一需求轉移到網路和智慧手機上,日本動漫的觀眾人數正在快速擴大。

   

  例如,中國政府以「血腥暴力」為由禁止公開播放的《進擊的巨人》在網上以《自由之翼》的片名傳播,備受年輕人歡迎。蘇州舞之動畫副總經理喬劍表示,中國動漫的自主內容在增加,但受日本動漫的影響非常大。該公司計劃在日本設立分公司,加強日本內容的進口業務。

  為了擴大「日式內容」的粉絲經濟,「中日合作」的動向也日趨活躍。日本通信運營商NTT DoCoMo與中國移動和咪咕動漫開展了合作。其創作的中國版「初音未來」、虛擬偶像「麟&犀」預定7月在中日兩國同時亮相。中日共同製作的電影《妖貓傳》也預定在2018年公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海 小高航 張勇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