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調查:貿易戰或將長期化
2018/10/08
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和日經QUICK新聞日前發佈的中國經濟學家調查顯示,7~9月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的預測平均值為6.6%。維持在略微低於4~6月的6.7%的水準。由於中國的經濟刺激措施,短期有望避免中美間貿易戰導致的大幅失速,但認為中美爭端本身將長期持續的看法突出。
從調查結果的全年增長率展望來看,2018年為6.6%,2019年為6.3%,2020年為6.2%,與上次的6月調查沒有改變。經濟學家根據自2017年增長6.9%開始維持緩慢減速這一基本預期,預測了貿易戰的影響。
![]() |
以多選形式詢問可能導致經濟下行的風險因素,「中美貿易戰的惡化」為最多。法國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的姚遠估算認為全面貿易戰有可能將中國GDP最多拉低1.5%左右。日本三井住友資産管理的佐野鐵司認為,「中國政府將在2019年3月將增長目標(從目前的6.5%左右)調整為6~6.5%」。
關於貿易戰的走向,瑞士寶盛銀行(Bank Julius Baer)的蘇珊約翰(susan Joho)表示,「中美似乎都對‘交易’不感興趣,川普將奔向額外關稅」,這種悲觀看法很多。在16個有效回答中,僅有5人認為貿易戰在美國中期選舉後走向平息。認為今後1年裏不會改變(6人)和將惡化(5人)的預期突出。
光大新鴻基的溫傑指出貿易戰有可能發展為圍繞技術和匯率的爭端。招商證券的謝亞軒指出,美國提高關稅,將以對中國來説長期最為重要的高科技産業作為主要目標,顯示出警惕感。
荷蘭ING銀行的彭藹嬈分析認為,貿易戰對出口乃至與之相關的供應鏈均構成巨大風險。中小企業將遭受打擊,生産和投資的增長將放緩。法國興業銀行的姚煒指出,由於去槓桿化(壓縮過剩債務),出現了經濟減速跡象。貿易摩擦很快化解的可能性較低,有可能對出口産生重大影響。
成為焦點的是支撐經濟的政策。中國在7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決定,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新加坡銀行的理查德德·傑拉姆認為,「貿易摩擦將拖累經濟增長,但經濟刺激措施將推高國內經濟,抵消負面影響。能夠避免過度減速」,在此次調查中持這種觀點的經濟學家較多。
工銀國際的程實則認為,到10~12月金融市場的悲觀論調將得到修正。在半年左右之後,政策效果顯現,到2019年1~3月將直接刺激投資和消費。還有觀點認為通過健康且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有望實現新的投資增長(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的范小晨)。
![]() |
上海的貨櫃港(REUTERS) |
另一方面,過去的經濟刺激對策導致了地方政府的債務擴大。建銀國際證券的蘇國堅預測認為,基礎設施投資將復甦,但明年和可能也是僅為一位數增長。凱基證券的陳浩指出:短期經濟刺激措施將扭曲經濟結構,加大將來的金融風險。可見看出擔憂結構改革被擱置的觀點也根深蒂固。
匯率預期修正為人民幣對美元貶值方向
在調查中,相繼有觀點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預期修正為人民幣兌美元貶值方向。到2018年底的預測平均值為1美元兌6.85元,即人民幣與上次6月調查(6.53元)相比貶值近5%。認為由於美元升值傾向和貿易戰導致的不確定性,人民幣做空壓力將持續。但是,很多觀點認為,中國政府不會容忍人民幣快速貶值,認為人民幣貶值跌破1美元兌7元水準的觀點屬於少數派。
關於未來1年的貨幣政策,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會將「存款準備金率」分數次下調0.25~0.5%的預測佔大多數。意在增加銀行的手頭現金,使資金流向中小企業。德意志資産管理公司(DWS)的肖恩·泰勒(Sean Taylor)指出,「中國人民銀行擔憂經濟前景,將把去槓桿化(過剩債務的壓縮)放在一旁,最優先確保經濟穩定」。
調查方法:日本經濟新聞社和日經QUICK新聞(NQN)9月中下旬以專門研究中國經濟的經濟學家為對象通過書面實施調查,獲得26人的回答。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木原雄士 香港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