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對華投資2022年後半期減少73%
2023/02/28
外資的對華投資出現低迷。2022年下半年(7~12月)的對華直接投資創出18年來的低點。中美對立激化和改革隱憂加劇投資風險,還存在迅速的少子老齡化導致國內消費市場增長放緩的風險。如果資本流入的停滯持續下去,技術創新將隨之放緩,給將來的經濟增長投下陰影。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外國企業在中國投向工廠建設等的對內直接投資2022年7~12月為425億美元。2020年7~12月至2022年1~6月平均超過1600億美元。相比上年同期的降幅達到73%,創出有可比數據的1999年以來的降幅。
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增長21%,增至842億美元。投向海外的資金比流入國內的資金高出417億美元,是5年半以來的凈流出。
![]() |
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減少新增投資的趨勢加強。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外國企業2022年10~12月包括再投資在內實際投入的資金為33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35%。降幅創出有可比數據的1996年以來的新高。
美國調查公司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對歐洲企業過去10年對華直接投資的分析顯示,近年來新進駐中國的企業幾乎沒有。維持投資的大型汽車企業等也為了防止技術外流,正在推進將零部件採購來源擴大至中國以外。
在國際收支統計中成為對內直接投資負債的在華業務的萎縮和撤退變得突出。在製造業等工業領域,截至2022年底的外國企業數比上年底減少0.5%,是3年來的首次減少。
中國政府2023年轉換疫情管控政策,將加快經濟的恢復。在3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之前,對新經濟刺激舉措的期待加強。商務部的數據顯示,1月實際有資金活動的直接投資比上年同月增加20%。
但是,對華投資能否恢復仍是未知數,外國企業的疑慮仍未消除。美國大型企業加入的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2022年6月實施的調查顯示,會員企業的44%回答稱「恢復對中國市場的信心需要數年時間」。
中美對立日趨加強。美國媒體報導稱,拜登政權正在討論針對特定高科技領域全面禁止對中國投資的政策。如果西方國家也追隨,對華投資有可能進一步減少。
取代中國吸納外資的是東南亞的新興市場國家。2022年外國企業對泰國直接投資的新增申請金額比上年增長36%,達到4339億泰銖。台灣鴻海精密工業11月開始建設純電動汽車(EV)的整車工廠。美國穀物巨頭嘉吉公司(cargill)計劃建生物塑膠工廠,環保相關投資也很活躍。
越南2022年外國企業的直接投資(按批准金額計算,不含出資)增加15%。南韓三星電子投入2億2000萬美元,在首都河內建設了有約2200名研究員等常駐的研發中心。
中國一直通過吸收海外的資本和技術來提高生産效率。中國步入人口減少社會,少子老齡化加劇。如果外國企業的投資停滯,有可能拉低將來的經濟增長。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手伊織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