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降價擴大,或引貿易摩擦
2023/12/13
中國的出口商品正在降價。鋼材、汽車等主要産品的7成的單價下降。從中國經濟來看,內需萎靡不振,企業在國外低價銷售過剩庫存的趨勢加強。佔全球産量份額較高的中國「出口通縮」具有緩解主要國家通膨壓力的效果。但低價攻勢也可能演變為新的貿易摩擦。
中國海關總署12月7日發佈的11月貿易統計(速報)顯示,以美元計價的出口額同比增長0.5%,7個月來首次轉為正增長。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出現了自2022年7月以來的首次增長。
![]() |
出口總額略有增長,但水準不高。部分原因是降價商品增加。在可以通過貿易統計速報計算單價的17個品類中,單價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的品類佔到71%。降價品類的比例從2022年秋季開始上升,2023年5月以後維持在7~8成的高位。
其中,鋼材價格下跌4成。以熱軋捲板為例,東亞地區的交易價格(成本加運費)比3月的高點降低14%。中國國內堆積如山的鋼材被運往海外,正在壓低亞洲地區的流通價格。
泰國鋼鐵協會的統計顯示,2023年1~9月中國産鋼材的進口量為349萬噸,同比增長23%。泰國鋼鐵企業Millcon Steel的首席執行官(CEO)Pravit Horungruang表示,「泰國當地的生産能力今後很有可能會下降」,表現出危機感。
![]() |
此外,中國汽車的低價攻勢也推動了市佔率擴大。11月中國汽車出口額增長28%,單價卻下降10%。物流相關人士表示,「在中國國內賣不出去的汽油車佔出口的大部分,正在低價出口到中東和非洲」。
降價還蔓延到産業結構的下游,家電降價了1成。在中國國內,由於房地産市場低迷,房屋銷售停滯不前。在居民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中,傢具和家電從2月開始維持同比負增長,有分析認為,企業加快了去庫存的步伐。箱包和鞋也降價了2成。
除了中國內需不振之外,似乎還存在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加劇降價趨勢的一面。有觀點認為,中國企業正在以人民幣貶值為助力,降低以美元計價的價格,以提高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西濱徹指出,「可能有助於緩解世界長期持續的通膨」。
另一方面,中國的低價出口攻勢有可能導致全球價格行情和企業業績惡化。中國的粗鋼生産佔全球5成,汽車生産佔逾3成。西濱認為,「還有觀點擔心,通過商品行情的調整,可能會對資源型國家的經濟和資源開發相關企業的業績造成壓力」。
中國過去作為「世界工廠」擴大貿易,在這個過程中,曾以低於行情的價格出口。2000年代以豐富而低價的勞動力為武器,促使手機等産品降價。
![]() |
停泊在山東青島港的貨櫃船(Xinhua-Kyodo) |
在被稱為「中國衝擊」的中國經濟放緩的2010年代中期,與此次一樣低價中國鋼材流入亞洲市場,導致全球鋼鐵市場降溫。
與此同時,中國産品的低價出口也有可能演變為新的貿易摩擦。歐盟(EU)已經開始調查中國生産的純電動汽車(EV)是否借助補貼低價銷售,違規阻礙競爭。
印度則從9月啟動對中國産品的反傾銷調查。包括廣泛用於纖維和造紙等的化學産品、拉鏈和卡扣等。越南的當地報導稱,越南政府9月開始調查從中國進口的風力發電塔對國內製造商産生的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手伊織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