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否避開通縮?
2023/07/11
在中國,通貨緊縮的擔憂在持續。國家統計局7月10日公佈的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去年同期持平,2年零4個月以來首次停止上漲。其原因是就業改善緩慢,消費復甦乏力。預計物價會上漲的消費者比例也降至歷史最低水準,物價低迷態勢有可能會長期化。
在CPI中,反映家庭購買力的扣除食品與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4%。這是2021年3月以來的最低漲幅。背景原因是需求不足。
耐用品的價格普遍下跌。汽車及摩托車下跌4.3%,傢具類下跌1.8%,智慧手機等通信設備下跌1.5%。耐用品銷售情況不佳的原因之一是住宅銷售低迷。因為傢具和家電的更換需求難以增加。房租也從2022年5月開始低於上年同期。
容易受到國際價格影響的汽油等交通燃料也下跌17.6%。去年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等原因導致價格高漲,受其反作用影響,跌幅相較於5月的11.1%出現擴大。佔肉類消費6成的中國人的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豬肉也下跌了7.2%。
北京市民在618降價的宣傳板前(Reuters) |
CPI漲幅在1月達到頂峰後放緩。受此影響,預計未來物價將上漲的家庭也減少。中國人民銀行(中央銀行)4~6月面向2萬儲戶實施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回答今後3個月物價將上漲的佔23.1%。刷新了可查閱數據的2010年4~6月以來的新低。
通貨膨脹預期減弱表明家庭節約意願不斷增強,比如:等待特賣等降價等。對就業等前景的擔憂仍然存在。1~5月城市新增就業人數為552萬人,比新冠疫情前的2017~2019年同期平均低8%。
企業也致力於刺激需求。在中國最大規模網購促銷節「6.18」,大型電商(EC)平臺阿里巴巴集團和京東集團加強了降價攻勢。
價格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僅影響物價,還成為壓迫企業收益的因素。
國家統計局7月10日與CPI同時公佈的6月批發價格指數(PPI)比上年同月低5.4%。連續9個月負增長,跌幅比5月的4.6%擴大。資源等的降價也很有可能拉低未來的CPI。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西浜徹分析稱:「CPI與上年同月相比的變化幅度目前保持在零附近,也有可能一度負增長」。如果物價難以上漲的膨脹率下降狀態長期持續,經濟恢復緩慢,通貨緊縮的擔憂也有可能進一步加劇。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手伊織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