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按美元計算29年來首次減少

2024/01/18


      中國國家統計局117日公佈的2023年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按人民幣計算比上年增長5.2%,達成了政府目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2022年受到防疫措施等的影響,比較基數較低。但以美元計算的名義GDP則是29年來首次減少,佔全球GDP的份額連續2年下降。如果中國的拉動力減弱,世界經濟的穩定也將受到影響。

 

 

       中國總理李強16日表示,2023年的增長率達到了「5%左右」的政府目標,中國經濟正在邁向復甦,對前景也表現出信心。

 

       中國經濟似乎缺乏復甦的真實感。20231月中國轉換防疫政策,但復甦力度比較弱。除了9月之外,4月以後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一直低於50的榮枯線。

 

       作為主要産業的房地産的銷售也持續低迷,從202312月的二手住房價格來看,70個主要城市全部環比下降。住宅庫存增加,2023年的開發投資連續2年低於上年。

 

       家庭收入的增長也比較乏力,消費恢復緩慢。在全球忙於消除通膨的背景下,中國的通縮壓力正在加大。有不少聲音聯想到泡沫經濟崩潰後經濟長期停滯的日本,指出中國經濟的「日本化」。

 

       此前在世界範圍內不斷提高的中國經濟存在感也有所下降。

 

       換算成美元的2023年名義GDP比上年減少0.5%。這是自人民幣大幅貶值的1994年起、29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主要原因在於經濟增長停滯以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年裏貶值4.9%

 

 

       以聯合國等的數據為基礎計算的中國GDP的全球份額2023年為16.9%,與最高峰的2021年(18.3%)相比下降1.4個百分點。

  


       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原動力。中國GDP的全球份額在2001年僅為4.0%,到2021年擴大至4.6倍,但目前似乎出現轉捩點。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西浜徹指出,「如果政策應對一直只是過去的重演,經濟整體的地面沉降有可能加劇。世界經濟有可能陷入缺乏火車頭的狀態」。

 

       如果中國經濟轉向低增長,影響將是巨大的。伊藤忠綜研的首席經濟學家武田淳估算稱,如果中國經濟增長率下滑1%,通過貿易減少等方式,會把全球增長率拉低0.21個百分點。

 

少子老齡化導致勞動力短缺(2023年10月,杭州,reuters)

 

       今後,少子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將成為沉重的負擔。2023年底的總人口連續2年減少,出生人數創建國以來新低。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在2011年達到峰值後持續下降。中國政府計劃通過基礎設施投資來支撐經濟,但也需要根本性的增長戰略。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手伊織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