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否值得期待?
2013/11/14
|
◎USB經濟學家 汪濤
三中全會公報和以往一樣不夠具體,必須要等1周後具體內容公佈。不過,我從公報中解讀出了以下5點(1)領導層為了構建現代的管理框架,希望全面深化改革;(2)國有企業改革並非最重要課題;(3)經濟改革的軸心是財政改革、市場改革、社會保障和政府的機構改革;(4)可能通過向小政府轉變來封凍貪腐問題;(5)提出2020年取得決定性成果,改革的動作緩慢。
今後將設立主導「深化改革」的新機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有可能擔任一把手。此舉可有效排除官僚的反對,可以説比過去的中全會有進步。對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此次從過去20年的「基礎性作用」升格為「決定性作用」,計劃推進包括利率在內的市場化改革。
部分市場相關人士可能對未提及金融改革感到失望。此次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其中可能包括發展債券在內的證券市場。不過,「金融改革」的概念還包括利率自由化和資本交易自由化。
最失望的莫過於國有企業改革。此次公報的表述與10年前一樣。再次明確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
◎日本瑞穗證劵(香港)經濟學家 沈建光
三中全會公報的內容基本符合總理李克強此前的發言,但可以説略微超出預期。尤其是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呼籲推進旨在促進司法獨立的改革,這些舉措已經得到積極解讀。關於市場作用,從過去的「基礎性」升格為「決定性」。預計領導層今後將積極掃清提高經濟效率的障礙。此外,公報還提到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以及放寬限制,在設計中國新的金融市場方面,這將非常重要。
領導層還提出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房地産和財政改革、實現金融市場自由化等。雖然並未明確,但在社會保障改善方面,關鍵是廢除「計劃生育政策」,中國政府將於近期允許「單獨」子女的夫婦生育第2胎。
另一方面,公報在提及國有企業時表示是中國經濟的主體,在這一點上,改革出現了倒退。估計這反映了來自既得利益集團的壓力。不過,將建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由此可以看出高層的積極姿態。改革將自明年起全面啟動,到2020年完成。
◎匯豐銀行經濟學家 屈宏斌
三中全會公報至少有3個驚喜。分別是收入分配、在地方政府層面確保司法獨立以及成立監督改革執行情況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尤其是關於收入差距問題和司法改革,我們此前曾認為由於意見未能達成統一,此次將不會取得進展。雖然也有觀點認為相比過去的改革方案存在不足之處,但我們預測的內容都被納入。雖然實際情況仍需觀察今後數月推出的具體方案,但我們表示樂觀。
另一方面,作為失望之處,則是儘管提出了到2020年這一明確時間,但公報中缺少數值目標。對於未提及國有企業改革的具體舉措,股票市場等極有可能感到失望,但也有報導稱國有企業改革今後將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得到推進。此次的改革方案有助於中國在今後數年維持7~8%的增長率。
◎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 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
雖然在現階段立即判斷三中全會是否成功是愚蠢的,但公報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在有些議題上存在不足。那些期望公報會公佈詳細政策的人可能感到失望。此次會議的目的是,為明確而全面的改革藍圖尋求共識。不過,看起來這一點進展並不順利。
最為重要的內容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市場將起重要作用還是幾乎不起作用仍不明確。此外,雖然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和財政改革推進方針等,但不清楚這些議題存在哪些關聯。面對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改革派是否會僅僅推進微小的改革舉措。
而最大的疑問是,以「深化經濟改革」為目的成立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將負責哪些工作?成立這一新部門本身就可以看做在多個領域未能達成共識的領導層決定推遲相關討論。
◎美銀美林集團經濟學家 陸挺
11月12日發表的公報僅僅是今後方針的簡單闡述。而篇幅一般達到1萬2000~1萬6000字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詳細內容將在下周以後公佈。在司法改革和房地産改革領域充滿暗示,但從公報內容來看,似乎無法將本屆三中全會視為重要分水嶺。最近數周以來,股票市場對改革的期待曾經迅速高漲。但公報除了表示容忍國有企業影響力加強之外,還對「計劃生育政策」避而不談,市場可能感到失望。
在公報中,針對市場作用,將使用了20年的「基礎性」改為了「決定性」這一表述。對於精通中文的人來説,這兩種説法基本沒有本質差別。因此不應對這一表述變化進行過度解讀。
另一方面,公報提出要重視憲法,保障司法獨立。同時還提到改善司法運作機制和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從這些表述來看,中國將加強司法體系的獨立,為避免地方政府施加影響力而將推進改革。
房地産領域曾被認為將推進改革,但公報僅僅表示將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農民對非農用地的集體所有權強化等值得期待。
◎交銀國際經濟學家 李苗獻
三中全會公報涉及金融改革的內容很少。但這並不意味著不推進金融改革,而是應該解讀為由於利率自由化正在推進,改革已經成為共識,無需耗費過度筆墨。
公報還提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可以解讀為,將來將推進市場化改革,並將減少行政的干擾。此外,還宣佈為推進改革而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這是力爭排除既得利益集團的抵制,同時顯示了高層推動經濟振興的強烈意志。具體來説,行政改革有望取得進展,經濟改革有望進一步推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