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産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於11月12日閉幕。會議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針,為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重視市場的作用,表示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但在緩和金融、投資等方面限制的同時,公報指出以公有制為主體。此外還表示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這一新的機構。顯示出兼顧經濟改革與社會穩定的姿態。今後的焦點將轉向具體改革措施及實施。
三中全會是由五年一屆的黨代會選出的中央委員舉行的第三次會議。對於上任一週年的習近平領導層來説,此次會議做出的決定將成為今後政權運作的基本藍圖。
會議審議通過了名為《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政治文件。公報中稱將在黨內新設負責實施改革的機構,強調了「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
公報接著指出「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預計中國通過市場推進價格形成和利率自由化。
可以看出改革的方向是減少行政審批等對經濟的干預程度,反應了李克強總理提出的「政府職能轉變」,通過自貿區的設立推進貿易和投資限制緩和。
以山西省連環爆炸案等為代表,對貧富差距等社會矛盾的不滿再次表面化。環境污染與政府官員腐敗也非常嚴重。為穩定社會,需要通過改革確保一定的增長,並希望通過分配這一果實來緩和社會的不滿。
但公報中在表示培育民營企業的同時,「公有制為主體」的方針沒有改變。上一屆的胡錦濤領導層在2003年三中全會上也曾提出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等,但由於受到阻撓而未能深入推行,被認為是「失去的十年」。
中國的地方政府往往以很少的補償將土地從農民手中徵收過來,然後再以高價轉賣的「土地財政」非常盛行。這助長了過度依賴投資的增長模式,造成了貧富差距擴大、房地産價格暴漲、地方債務膨脹等現象。此次的公報中雖然加入了保護農民財産等內容,是否能夠實現真正的改革,還是未知數。
中國新領導層表示要在2020年前在重要領域取得成果,提出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但目前還看不到具體內容,實施力還不得不帶有疑問。
(大越匡洋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