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匯率市場化能否貨真價實
2015/08/14
央行副行長易綱在8月13日的吹風上表示將推動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市場化。
![]() |
央行一直重視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此前即使市場供求導致匯率大幅波動,第二天的中間價也保持在與前一日相差無幾的水準。
但在11日表示中間價將參考前日收盤價,將中間價較前一日下調了近2%。理由是促進中間價向市場匯率靠近。
如果按字面意思解讀央行的説辭,中間價和市場匯率相偏離的扭曲現象將走向消除,今後中間價將與市場匯率相互聯動。由於人民幣匯率將易於反映市場供求關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積極評價稱,這「是值得歡迎的一步」。
當然「有管理的自由化」這一點沒有改變。中間價本身並未消失,對央行來説仍是操縱人民幣匯率的強有力武器。易綱也表示將堅持有管理的匯率制度,保持了通過外匯干預對抗市場劇烈波動的姿態。
中國式的「市場化」是否算貨真價實?大和證券高級匯率策略分析師石月幸雄指出,「在人民幣升值的局面下,是否會配合市場匯率提高中間價,這將成為觀察中國真正意圖的關鍵」。
中國一直推遲人民幣匯率自由化改革的最大理由是,強烈擔憂如果放鬆管理之手,將難以控制人民幣匯率。如果中國持續勉為其難地管理人民幣匯率,像此次這樣不得不大幅調整匯率的風險將加劇。人民幣改革的走向還將對世界經濟産生巨大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中國總局 大越匡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