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於8月13日連續3天下調了作為人民幣交易基準的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中間價比前一日下降1.1%。在中國人民銀行8月13日舉行的媒體吹風會上,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13日上午指出:「8月11日中間價基礎報價完善以來,人民幣經過兩天的調整,逐漸向市場化水準回歸,3%左右的累積貶值壓力得到一次性釋放,此前偏差校正應該説已經基本完成」。
13日中間價為1美元兌6.4010元。相比12日上海外匯市場的收盤價(6.3870元),出現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由於連續3日下調中間價的影響,13日人民幣交易以6.3880元開始,比前日收盤價小幅貶值。
在12日交易時間即將結束時,人民銀行似乎進行了買入人民幣賣出美元的外匯干預。中間價下調幅度自達到1.8%的11日起,逐步縮小為1.6%、1.1%。市場上進一步拋售人民幣的行動正在減少。
人民銀行13日上午面向部分新聞機構舉行了媒體吹風會。這是中國人民銀行高層首次針對人民幣貶值作出表態。副行長易綱強調:「這次改革主要是就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價機制做的一次調整,調整以後,整個匯率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
易綱還表示:「認為人民幣要貶值10%以促進出口,這個完全是無稽之談,完全是沒有根據的」。
而張曉慧表示,「從長期看,人民幣還是強勢貨幣」。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越匡洋 北京、土居倫之 上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