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勢頭再次加強
2021/07/20
中國貨幣人民幣的國際化勢頭再次加強。民間銀行計算的國際化指數創出5年半以來的新高。中國股市和中國國債等人民幣計價資本交易起到拉動作用,此前停滯的國際化氛圍在恢復,認為到2030年作為外匯儲備和國際結算貨幣超過日本日元的預測相繼出現。
國際化指數由英國渣打銀行(SCB)於2012年推出。通過中國大陸之外的離岸市場的人民幣存款、債券發行和外國投資者的人民幣計價資産持有額等加以計算。
![]() |
中國在2015年的人民幣暴跌後加強了資本管制,指數長期處於低迷狀態,但最近1年復甦傾向明顯。3月刷新了2015年9月創出的歷史新高。
拉動指數上升的是本土的資金流入和人民幣計價國際結算的擴大。渣打銀行的高級經濟學家劉健恒指出,此前得到離岸存款增長支撐的人民幣國際化已多樣化,擴大到資本交易等。
從資本交易來看,海外投資者通過香港投資本土股票和債券的交易互聯互通明顯擴大。1~6月的本土股市的凈買入量為2237億元,超過2020年全年的凈買入量(2089億元)。
![]() |
已被納入世界主要債券指數的中國國債迎來資金湧入。作為投資銀行的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金公司、CICC)統計顯示,以較高收益率等為背景,2020年春季以後海外有1161億美元流入中國國債。此前,歐美貨幣寬鬆釋放的資金流向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國家,中金認為此次有所不同。分析認為資金流入中國的人民幣計價資産,中國取代了安全性存在隱憂的其他新興市場國家。
美國資産投資公司景順(Invesco)1~3月以全球中央銀行和主權財富基金的負責人為對象實施的調查顯示,40%回答稱未來5年將增加對中國投資。持有人民幣的央行也達到53%,相比2018年的40%有所增加。
中國政府將在年內推出允許在香港和本土之間進行金融産品相互投資的「理財通」,還計劃新批准本土對香港的債券投資。中國對於人民幣匯率的管理日趨自信,將推進緩慢的對外開放。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2015年啟動的自主國際結算系統「CIPS」也在對人民幣國際化做出貢獻。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統計顯示,人民幣佔國際結算貨幣的比例目前僅為2%左右。另一方面,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顯示,中國跨境結算中人民幣計價的比例逐步提高,目前已達到4成左右。評等機構惠譽評等(Fitch Ratings)認為,「基於CIPS的國際結算正在快速增長」。
![]() |
掌握軸心貨幣美元的美國擁有停止美元結算這一終極制裁手段。人民幣國際化還希望減輕對美元經濟圈的依存。日本綜合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員關辰一指出,「此前的人民幣國際化把通過人民幣計價貿易結算規避中國企業匯率風險作為主要目的,但最近加強國際金融話語權和提高地緣政治影響力的意圖明顯」。
在金融市場,認為以資本交易為核心,人民幣利用不斷擴大的看法很多。美國高盛指出,全球央行將持續買入中國國債,「全球外匯儲備中人民幣所佔的比例將在今後5年達到6~7%,到2030年成為第3大貨幣」。
![]() |
美國花旗集團也在2020年8月的報告中預測,到2030年人民幣將成為僅次於美元和歐元的第3大國際結算貨幣。都顯示著人民幣將成為超過日本日元的貨幣。
![]() |
當然,目前很少有觀點認為人民幣會動搖軸心貨幣美元的地位。中國並未解禁作為國際貨幣廣泛得到利用所不可或缺的自由資本交易。香港的金融相關人士認為,「希望將資金匯往中國之外的富裕階層仍很多,潛在的資本外流壓力突出」。
很難想像中國的資本管制放寬會迅速推進,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指出,「只要貨幣不能完全自由兌換,人民幣跨境獲得接受就需要較長時間」。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木原雄士 香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