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面臨PM2.5壓力
2014/02/11
「處以5萬元罰款。並即刻停産」,國有中型鋼鐵企業安徽馬鞍山鋼鐵的子公司馬鋼(合肥)鋼鐵去年底收到了當地環保部門的通知。處罰理由是排放大氣污染物質、破壞環境。
![]() |
在上海也開始有越來越多市民戴口罩出行(去年12月)
|
去年底在浙江省,民營農業企業新安化工集團被地方政府處以9萬9千元罰款。同年11月,在鋼鐵廠聚集的河北省,地方政府的負責人前往鋼鐵廠,強制要求撤除10座高爐和16座轉爐,將年産能削減了680萬噸。這樣一來,作為大氣污染物質的二氧化硫(SO2)的排放量每年將有望減少9800噸。該省計劃今年繼續採取同樣的對策。
精煉工程方面,耗電量大的鋁業也成為整頓對象。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與工業資訊化部聯手以設備老舊、耗電量大的企業為對象,從2014年1月1日開始提高電價。
對於去年12月15日天津市政府發佈的汽車限購政策,汽車業界的相關人士紛紛表示「太突然了」。在此之前只要申請上牌便可輕鬆獲得汽車拍照,但是從16日開始則不得不通過搖號和競拍的方式。此舉有緩解交通擁堵的目的,不過市政府表示由於汽車排放的廢氣是主要大氣污染源,所以才實施了汽車限購政策。
天津市是繼上海、北京和廣東省廣州市等4個城市之後,第5個實施汽車限購的城市。今後,預計汽車限購政策還將向廣東省深圳市和浙江省杭州市等城市擴大。
![]() |
汽車限購政策方面,相比資本實力雄厚的汽車廠商,民營零售業受到的影響更大。
對大氣污染表示不滿的民眾增加
中國環保部門對企業施壓的背景是民眾對大氣污染的不滿越來越強烈。
「今年以來,‘霧霾’兩字吸引眼球,PM2.5引起熱議。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的成績無與倫比,但問題也高度集中。解決環境問題要邁出更大步伐,也要有耐心定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2月底在北京市內考察時,站在環保性能優越的新型火力發電站前如此表示。
此番發言的背後正是對大氣污染表示出不滿的民眾的不斷增多。《中國青年報》針對2013年12月的主要20條新聞實施的輿論調查顯示,民眾對「在全國100多個城市發生霧霾」最為不滿。
在1月份實施的全國研究生統考中出現了有關PM2.5的考題等,可見社會對該問題的關注度之高。在「微網誌」等社交網站上,批評政府應對不力的發言隨處可見。
但是,從整體情況看,目前政府部門要求採取大氣污染對策的對象仍為與自身權益關係薄弱的民營企業。
(山田周平 北京,菅原透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