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形容國有企業勢力不斷膨脹而民營企業不斷萎縮的「國進民退」一詞最初被提及還是在胡錦濤擔任國家主席的上一屆領導班子執政的時期。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能否走出打破這種局面的一步,這是很多人的期待。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民營企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日本政治學家加藤弘之在《作為「模糊的制度」的中國式資本主義》(直譯)一書中指出,從宏觀層面來看,並不能説中國出現了「國進民退」現象。
即便如此,「國進民退」一詞仍被人們認知和議論,這其中有一定的原因。其中一個就是在能源和資訊通信等領域處於壟斷地位的一部分大型國有企業始終在獲得超乎尋常的鉅額利潤。在土地競拍方面,國有企業憑藉國有銀行這一後盾,在與民營企業的競爭中取勝的事列也屢見不鮮。
不過,人們也以越來越嚴厲的目光也開始審視著國有企業的「政治影響力」。諸如有報導稱,北京等地大氣污染之所以日趨嚴峻,是因為大型國有能源企業干預國家政策、導致政府在限制汽車廢氣排放方面措施不力。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反覆表示要轉變政府職能,這或許是打算抑制國有企業一味擴張的態度的體現。此外,中國還推出了允許民間資本參與鐵路投資等的具體政策。
最近,負責中國共産黨的紀檢部門相繼針對作為大型國有能源企業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的現任以及前領導幹部以涉嫌違紀展開調查。這也可以認為是在對國有企業的特權動刀營造環境……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飯野克彥
中國經濟改革觀察?重視市場作用
中國經濟改革觀察?地方政府財源不足
中國經濟改革觀察?人民幣自由化進入視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