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元匯率年內升值至120~125?
(2023/03/30)
-

有觀點認為,歐美由於大幅加息的反作用,實體經濟將走向減速和衰退。無法承受快速加息的美資銀行開始破産,金融動盪的跡象顯現,這正在推高「日元緩慢升值」預期……
-
接下來的每一年,都是中國車企進入歐洲電動車市場的關鍵之年
(2023/03/30)
-

張冬方:歐洲車企並沒有為轉型做好準備,疲於在燃油車發力,以支撐電動化轉型,這正是中國車企的大好機會。
-
金融危機總是在突然之間開始
(2023/03/29)
-

永井洋一:義大利出生的歷史社會學家喬萬尼·阿里吉在其巨著《漫長的20世紀》中,分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經濟從誕生到終結的週期。從美國開始蔓延的銀行經營危機似乎暗示著阿里吉提出的經濟週期進入落幕階段……
-
中東産油國因瑞信巨虧源於過度追求高收益?
(2023/03/28)
-

觀察瑞信的股東,最大的沙特國家銀行(SNB)佔9.9%,卡達投資局佔6.9%。SNB損失了投資額的8成。卡達疑似持有的45億美元AT1債券被清零。瑞信危機令人感受到中東産油國資金的存在感提高,也看到基金運營不透明的危險性……
-
越南「出口立國」有死角
(2023/03/28)
-

作為中美對立下和疫情後「脫中國」的承接地,越南受到關注,但這得益於中國製造的中間産品。上世紀80年代,南韓和台灣從日本進口中間産品,向美國出口最終産品,而目前的局面是日本被中國大陸取代,南韓和台灣被越南取代……
-
「摩爾定律」提出者去世,鼓舞半導體飛躍進化
(2023/03/27)
-

中山淳史:令人遺憾的是,日本企業對數位時代的拘泥和預見太過天真,未能擺脫傳統産業結構。如果像摩爾定律那樣,1972年款的小型乘用車能以「每兩年翻一番」的速度持續提升燃效,那麼現在1升燃油即可繞地球20多圈……
-
如何看待2023年中國出口?
(2023/03/27)
-

樊磊:2023年的中國出口固然不像一些社交媒體所宣傳的那麼悲觀,卻也面對著明顯的挑戰,目前就判斷出口同比增速已經見底可能還為時過早。
-
德國汽車拒絕告別內燃機,並不是偶然
(2023/03/23)
-

德國車企們明明嗅到了自身淪為汽車屆諾基亞的危險,明明信誓旦旦説要電動化,但其實對內燃機的執念,揮之不去。
-
還加息嗎?美聯儲主席的最大考驗
(2023/03/22)
-

伴百江:是繼續加息來對抗通貨膨脹?還是推遲加息來清理金融系統的不穩定因素?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面臨著上任以來的最大困境。這不僅是鮑威爾的最大考驗,也可能是美聯儲歷史上的最大考驗。有跡象表明,有缺陷的銀行監管是導致矽谷銀行倒閉的一個因素……
-
豐田艱難路(2)與供應商的信任關係在動搖
(2023/03/22)
-

與供應商「共存共榮」一直是豐田競爭力的源泉。如今,這種信任關係正在動搖。2022年度,豐田三次下調生産計劃,這讓供應商的不滿逐漸積聚。 「立刻就可以拿到想要的零部件的時代已經結束」,豐田相關人員越來越有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