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謠言(2)索尼倒閉

2018/11/09


  村山宏 為日經中文網撰稿:「索尼倒閉?」直到最近瀏覽中國的網路,渲染索尼經營危機的留言引人關注。或許是由於三洋電機、夏普和東芝等日本家電及電子企業相繼陷入經營困境,認為接下來將輪到索尼這一連想産生了作用。從結論來説,索尼非但沒有瀕臨危機,反而創出了利潤新高。在像商業和戰爭那樣展開激烈競爭的地方,錯誤的資訊有時將是致命的。

     

  在中國國內,過去興盛一時的索尼的家電和手機的市佔率正在下降。或許是由於這個原因,産生了索尼或許陷入困境這一猜想。實際上,索尼2017財年(截至2018年3月,日本很多企業以4月至第二年3月底為一個會計年度)實現490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05億元)凈利潤,時隔20年刷新利潤新高。索尼股價2012年11月為800日元,但到2018年11月漲至7倍以上,在6000日元以上推移。

         

SONY的LOGO(資料,REUTERS)

            

  如果是在電子行業工作的人,或許不會為索尼的強勁業績感到吃驚。這是因為索尼在遊戲部門表現極為強勁的同時,半導體部門也很堅挺。作為將光信號變為電信號的半導體,CMOS圖像感測器是數位相機不可或缺的零部件,索尼掌握全球市佔率的5成。任何智慧手機企業想要製造配備高性能攝像頭的智慧手機,都不得不使用索尼的CMOS。索尼掌握著半導體的核心技術之一,形成了只要全球智慧手機暢銷,索尼就能賺錢的機制。

           

  的確,索尼過去曾陷入經營不善,但自2015財年起持續實現盈利。索尼的電視部門也借助有機EL(OLED)恢復人氣,與南韓三星電子爭奪大尺寸高價位電視的全球份額首位。相信索尼危機論調的人的資訊或許來自數年前。在商業領域,如果相信謊言和過時的資訊,有可能造成嚴重損失。如果你是零售業者,不熟悉索尼復甦的消息,將無法採購暢銷的索尼産品,眼睜睜地失去銷售機會;如果你是投資者,將錯過索尼的股價上漲,失去獲得收益的機會。

        

  那麼,如何才能了解索尼的財務狀況呢?非常簡單。與其閱讀虛假資訊,最好觀察財報的數字。財報每3個月發佈一次,可通過網路瀏覽。或許還有人懷疑企業可能偽造財報數字,但在日本和美國,企業很難在財報數字上持續造假。這是因為如果財務專家去分析,能看出破綻。即使能矇騙一時,長期來看造假必然會被發現,有違規行為的企業將失去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的信任,陷入資金不足。在日本,東芝染指了財務造假,結果在曝光後遭遇嚴重的經營危機。

 

  最近數年,日本企業的違規行為不斷曝光,中國網路上也不斷出現「日本企業正走向衰退」這個説法。筆者對於日本企業的將來也不是特別樂觀。擔心相繼發生的醜聞損害日本企業的信用,從超長期來看出現艱難的局面。但是,要衡量一家企業的實力,不能帶這種悲觀性的主觀,不能以主觀和情緒性的判斷來分析企業,客觀的數字最為重要。一家企業目前擁有多少資金,用在哪些方面?必須閱讀公開的數字,客觀地了解現在的實力。

 

         


 專欄-日本人小聲説

 

 這是謠言(1):日本沉沒 

 

 走向文化強國之路:要打倒權威 

 

 中國經濟「蛙跳」到何時

 

 中國會改寫經濟學教科書嗎?

 

 中國高鐵在走日本老路?

 

 華為日本高薪招聘帶來的活力

 

 股市投資者該如何讀好《人民日報》

    
  
 更多》》》

  SMBC日興證券的統計顯示,2017財年東京證券交易所主板的1312家上市企業(不含金融,佔整體的99.1%)的凈利潤達到30.141萬億日元,創出歷史新高。日本上市企業的凈利潤在過去5年裏幾乎持續增長,凈利潤在5年裏增至3倍。雖然未來難以判斷,但目前很難説日本企業正在衰退。由於強勁的企業業績,日經平均指數2018年夏季一度刷新27年來的最高點。準確把握日本企業資訊的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

         

  如果分析問題時被錯誤資訊的影響,將錯過成功或遭遇失敗。在19世紀和20世紀前半期的戰爭年代,根據錯誤資訊去戰鬥的國家陷入不利境地。如果低估敵國的軍事力量,在實際的戰鬥中將失敗。相反,也不能高估敵國。如果高估敵國的軍事力量,試圖加以對抗,本國軍費將沒必要地膨脹,結果用於經濟和社會福利的資金有可能匱乏。要想贏得戰爭,首先需要客觀掌握敵國的實力。絕對不能抱有「今後那個國家將變弱」或「那個國家隱藏實力,應該比我國強大」等願望、想當然和推測。

           

  這一點完全可以直接適用於現代的商業競爭。有了準確的資訊,企業和投資者才能制定正確的對策,以有利地位展開競爭。不論傳統媒體、新興網路媒體,還是個人的部落格,報道的職責都是報道和傳播客觀性的數字和事實。不能僅僅選擇有利於自己國家和企業的資訊加以介紹。即使對自己不利的消息,也要拿出勇氣進行報道。如果錯誤的資訊蔓延,受損的並非競爭對手,而是自己一方的企業。不久,自己一方的勞動者、消費者乃至一般民眾都將遭受損失。

         

  真正熱愛中國企業,希望中國走向世界的人絕對不會從口中説出類似索尼危機論調的謠言。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本專欄的內容為筆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