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4:亞投行讓日美亂了陣腳

2014/12/23


      如果站在將來重溫歷史,2014年可以認為是中國經濟外交史上大放異彩的一年。為配合在北京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中國攜手周邊各國做出了在2015年度創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AIIB)的決定。日本和美國認為這是對現有國際金融秩序的挑戰,對此感到警惕。另一方面,隨著中國作為亞洲盟主的自信逐步增強,日本有聲音擔心「尼克森衝擊」會重演,也就是説擔心美國會再次跳過日本而接近中國。

      「完勝日本」後的興奮

 「中國完勝日本」,11月16日,在今年的二十國集團(G20)首腦會議結束後,擔任主席國的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宣佈由中國擔任2016年的主席國,隨後中國國內媒體一片沸騰。報導稱,日本也曾舉手希望成為下一年主席國,但大部分成員國還是選擇了支援中國。

 
  反過來,在日本聽到的卻是諸如:「曾期待主席國澳大利亞的支援,結果卻……」、「沒想到東南亞會轉為支援中國……」等類似抱怨之聲。其實,與中國在陸上接壤的亞洲各國在對華姿態上很少一致採取強硬的態度,而是「適時應戰」,即將中國的態度、與美國的關係以及本國的利益等諸多因素置於天秤,衡量之間利弊後調整外交的戰略。從這一角度來看,目前亞太地區的天秤似乎正明顯偏向中國一側。

  10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面對東南亞、中亞以及中東等20個國家的代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顯得心情舒暢。他強調稱:「要想富先修路。人心齊泰山移」。表達出了對於自己提唱的亞投行的籌建在僅僅1年裏就拿出時間表的喜悅。

      找不到拒絕的理由

  同一天,習近平致電剛剛就任的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維多多。在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10個國家中,只有印度尼西亞沒有前來出席有關亞投行籌建的相關備忘錄的簽字儀式。不過,佐科總統就在此後到北京出席APEC首腦會議之際,直接向習近平承諾將參與亞投行籌建。不只是印尼,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存在對立的菲律賓和越南也決定參加亞投行。對於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的亞洲各國來説,似乎找不到理由拒絕中國提出的支援計劃。

  一方面,澳大利亞和南韓則由於顧及美國的態度,暫時放棄了參加亞投行。日美兩國針對亞投行指出,其功能與現有的亞洲開發銀行(ADB)存在重覆,同時組織運營也不夠透明。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亞投行由構想走向既定路線的背景下,不得不採取新的應對措施的或許應該是日美一方。

相互握手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和美國總統歐巴馬(北京人民大會堂)
  曾有中國當局者表示,在歐洲也有國家將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視為商機,對亞投行表示出興趣。澳大利亞財政部長喬·霍基等經濟官員也已表現出希望加入亞投行的意願,而南韓也有越來越多的意見支援參加。日美還能再「挽留」住這兩國多久已經很難預計。

      美國會拋下日本?

      「估計美國將在不久的將來默許澳大利亞和南韓加入亞投行」。北京的一位金融機構的高管如此表示。其實原本就是美國給中國創造了機會。旨在增加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發言權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改革案遭到美國議會否決。這成為了中國積極尋求建立自主國際機構的重要原因。從某種程度上説,是美國自己沒有努力將中國留在現有的國際秩序框架內。


      在中期選舉中遭遇慘敗,尋求在外交上留下「政治遺産」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對中國的外交上陷入了既要顧及對華強硬的共和黨的態度,又要考慮中國影響的尷尬境地,因此有可能在對華政策上出現搖擺。1971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跳過日本,突然宣佈訪華。圍繞亞投行,美國拋下日本、轉為與中國並肩齊行的劇情似乎也開始在人們腦海中時隱時現。

      2015年也將面對的課題

      不過,外界對於亞投行將成為優先中國國家利益的「紅色國際機構」的擔憂並未消除。亞投行將不設常任理事會,而是給予行長以下的事務方重大許可權。日本指出:「中國最終只不過是希望按照本國的想法來運營亞投行」(日本經濟部門的高層)。日本政府中也有聲音指出:「在安倍晉三政權下,日本難以提出加入亞投行」。一方面,認為反而應該把自己扯進中國主導的框架下,從框架的內部反映日本立場的觀點仍寥寥無幾。

      當然,日本沒有必要對中國阿諛奉承。不過,僅憑延續至今的二元論(強硬或軟弱)的話,對於高舉「中國夢」、希望全身心重塑大國威信的中國領導層的下一步棋,日本很可能出現誤讀。日本需要的或許是更為靈活和更加縝密的思路。應該怎樣應對中國?這是日本2015年也需要繼續思考的問題。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國總局 大越匡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