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10小時和中日25分鐘的區別
2014/11/20
中國對待日美的態度相差懸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隻進行25分鐘的會談,而與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會談進行了約10個小時。但就此認定習近平是在冷落日本、厚待美國,這種想法未免有些過於單純。
![]()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歡迎美國總統歐巴馬訪華 |
習近平於11月11日晚間在中國領導層辦公所在的中南海接待了歐巴馬,在長達5小時的會談中,還共用了晚餐。在12日又舉行了正式會談,還極為罕見地出席了共同記者會。
在此之前,習近平與安倍在10日終於實現了首次首腦會談,不僅時間短,而且電視上還給出了雙方握手時表情嚴肅的大特寫。這一不同與其説是中國對日美存在好惡,還不如説是出於政治方面的考量。
首先,作為大前提,中國與日美兩國首腦會談的定位不同。中日首腦會談始終是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APEC)期間舉行的實務會談。
而此次的中美首腦會談是對去年6月歐巴馬邀請習近平到加利福尼亞進行2天1夜的訪問,並拿出長達8個小時的時間盛情款待的「回禮。因此這與中日首腦會談的有無和長短沒有關係,中方同樣以2天1夜的行程隆重接待了歐巴馬。
習歐會取得了什麼成果?
一名中美相關人士表示,「習近平最初也打算和去年訪問加利福尼亞時一樣,在地方的療養勝地而非北京招待歐巴馬,以宣傳蜜月氣氛。但或許是擔心遭到美國國內批判,白宮委婉地拒絕了這一安排,最終在北京舉行了會談」。
當然,習近平此舉還意在展現與歐巴馬不相上下的姿態,給人以「大國領導者」的印象。另外,考慮到中國國內現狀,也是展現出這種姿態的原因。表情嚴肅地與安倍握手,只進行25分鐘會談估計也是一樣的原因。
那麼,在中美首腦的馬拉松式會談中,在多大程度上取得了實質性成果呢?兩位首腦在共同記者發佈會上,列舉了達成協定的名單。
為防止地球變暖採取行動、旨在防止軍事衝突的危機管理制度、反恐對策、朝鮮半島無核化、抗擊伊波拉出血熱……。其中,核心是地球變暖對策和軍事衝突防止舉措這2項。可以説這是為了促使此次會談取得成功、兩國千方百計鋪平道路而取得的成果。
歐巴馬在共同記者會上表示,美中合作是重返亞洲戰略的「核心」。這一發言聽起來似乎與以日美同盟為基石的亞洲外交路線相矛盾。如果站在日本角度來看,似乎是令人擔憂的表述。
但是,歐巴馬的此番表態很有可能並未擺脫「應酬話」的範疇。多位美國政府相關人士表示,歐巴馬反而「覺得加深與中國成為建設性合作夥伴非常困難」。
其理由在於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的強硬行動以及網路攻擊問題等。歐巴馬政權的對華觀正日趨強硬。
但即便如此,如果與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擁有「否決權」的中國産生全面對立,應對中東和烏克蘭危機就將無從談起。歐巴馬被認為是為實現這個目的,試圖通過「糖衣」讓中國感到安心。一名前美國政府高官對於歐巴馬的特徵指出,「歐巴馬的特點是為了讓會談對手産生好心情,並促成合作,能夠根據對手巧妙改變表述」。
如果歐巴馬再次訪問日本,或許還將重申「日美同盟是亞洲外交的基石」。
再提「新型大國關係」
倘若如此,日本目前就無需對此次歐巴馬的表態過於擔憂。不過,習近平主席看到歐巴馬總統的這種言行,有可能感覺到「美國政權易於控制」。其佐證可以從記者發佈會上找到。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