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克船長夢見蘋果成為愛馬仕?
2015/03/13
![]() |
通過材質、尺寸和顏色等形成了豐富的變化。另外,錶帶也採用各種不同的材質和款式,可以自由搭配(reuters-kyodo) |
換句話説,蘋果已從新陳代謝迅速的快速時尚,轉向打造如同高檔品牌一樣可以長期受到喜愛的數位産品。IT行業一直通過「軟硬兼施」的手法來刺激消費者的饑渴感,並以此實現增長。但時至今日,這種手法事實上已經讓IT行業變得難以創造出新的趨勢,也難以突破現有局面。如果此次蘋果大膽改變競爭核心的嘗試能贏得消費者的支援,將有望給IT行業帶來嶄新的價值觀。
Apple Watch並非快速時尚
「非常契合作為近年來流行趨勢的運動型時尚。作為前所未有的全新且做工考究的手錶,將贏得熱衷於時尚的男女的心」,日本Hearst婦女畫報社發行的老牌時尚雜誌《ELLE JAPON》的編輯浦田庸子對Apple Watch給予如此評價。浦田庸子多年來一直追蹤採訪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趨勢。繼去年9月蘋果在美國舉行的發佈會之後,她在3月10日又參加了在日本國內舉行的試用會,並戴上了Apple Watch,大致體驗了其功能。
她肯定地表示Apple Watch並非是可以與勞力士等高級時裝表在同一平臺上展開競爭的手錶,但同時評價稱:「在可以輕鬆地隨意改變搭配這一點上,接近於根據當天西裝搭配合適鞋子的感覺,作為一種時尚會受到人們的喜愛」。
Apple Watch將於4月24日在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上市,其最大特點是在採用完全統一的錶盤外形設計的同時,為用戶準備了豐富多彩的變化和搭配。根據材質的不同,錶殼分為鋁製(不含稅4萬2800日元起,日本市場價格,以下同)、不銹鋼製(6萬6800日元起)和18K金制(128萬日元起)3款。
![]() |
設計屬於正統風格。不過,考慮到進行觸控操作,4邊的邊緣部分加工為曲面,同時採用了動作隨著手指按壓力度而發生改變的感壓式面板,在技術方面下足了功夫 |
最低4萬日元(日本市場)左右的價格,對於僅僅想借助手錶確認時間的人來説,或許顯得過於昂貴。不過,對於將飾品視為擴大自我表現領域的工具、不惜大手筆投入的人來説,Apple Watch似乎會被認為物有所值而被接受。
自去年9月Apple Watch發佈之後,對於其簡潔的設計就褒貶不一。南韓三星電子和美國摩托羅拉等很早就推出了可穿戴終端。Apple Watch的外觀與之相比看起來或許沒有明顯區別。由於採用全新設計、以低廉定價不斷將産品投放市場正在成為慣例,因此Apple Watch給人以並不出奇的印象也情有可原。
誕生簡潔設計的原動力
筆者也參加了試用會,得到了實際佩戴的機會。看到擺放著的産品,第一印象是不算好也不算壞。不過實際戴在手上體驗之後,我對其的評價完全改變。感覺正因為設計簡潔,才不會受到流行趨勢的左右,可以每天堅持佩戴。包括錶盤的螢幕設計在內,有上百萬種變化,也正是這種自由度讓其充滿了無形的魅力。讓人感覺即使對健身或者簡訊等其中某幾項功能感到厭倦,也仍然會熱衷於繼續使用。
1935年誕生的愛馬仕包「Kelly(凱莉)」,還有自1953年起連續推出的勞力士手錶「Explorer」亦是如此。越是長期得到消費者的鍾愛、同時在有些場合超越時代得到繼承的産品,實際上在設計方面的衝擊力都沒有想像中強烈。與其説是獨樹一幟,不如説是更加重視自然融入生活的普遍性。而Apple Watch似乎也讓人感覺充滿著類似的氣息。
![]() |
Apple Watch的右側面。不單純依賴觸控操作,與以往的機械式手錶相同,保留了消費者習以為常的轉柄方式這一直觀的操作感 |
以Apple Watch為例,錶盤採用了藍寶石玻璃(Sapphire Crystal)等與高級手錶相同的玻璃,同時外形採用了大膽設計。由於螢幕很小,為了能真正順暢地實現觸控操作,4邊的邊緣部分加工為曲面,在設計上猶如隆起的水滴。表面光滑,手感舒適,巧妙掩蓋了液晶屏在尺寸上的弱點。
而作為Apple Watch的操控系統,蘋果實現了將傳統技術和全新技術的巧妙融合。通過手指按壓力度來改變動作的感壓式觸控螢幕給人以前所未有的新鮮操作感。一方面,其又向瑞士的機械式手錶看齊,大膽採用了「旋鈕」設計。保留了「旋轉」和「按壓」等消費者在漫長手錶歷史中已習以為常的直觀操作感。我曾對蘋果採用這一設計的判斷將信將疑,但在實際使用過之後,感覺的確得非常出色。
讓蘋果真正領會到簡潔設計重要性的産品,大概可以認為是2008年面世的超薄筆記型電腦「Macbook air」。在已經過去7年的今天,仍能看到眾多粉絲會熱衷於購買Macbook air,也會在世界各地的咖啡館等遇到得意的使用者。
![]() |
Apple Watch的背面。中間部位是心跳感測器,戴在手上便能自動收集健康資訊 |
耐人尋味的是,蘋果並沒有安於MacBook Air獲得成功的現狀,而是利用這一時機推出了已經逐漸成為均一化産品象徵的筆記型電腦的新款産品。大部分競爭對手正將經營資源向智慧手機和多功能便攜終端集中,希望儘早退出個人電腦業務。相反,作為移動革命推手的蘋果卻在挑戰將智慧手機積累的技術回流到MacBook。
「削減1毫米,減輕1克的做法是不夠的。所以我們要從零開始」,蘋果提到了開發中的這樣的細節。其通過毫不吝惜地投入資金和創意開發出了蘋果筆記型電腦史上最輕薄的産品——超薄版MacBook。
蘋果還毫不猶豫地將面向Apple Watch開發的感壓技術轉用到Trackpad(蘋果電腦觸摸板)上,並推出了「金色」、「銀色」和「太空灰」三個顏色。蘋果預測新款MacBook將暢銷,因此拋出了強勢的價位(日本市場為14萬8000日元起)。即使是已經被很多人認為過時而拋棄的電腦,在蘋果手中,也能僅僅通過設計重新開發出普遍適用的産品。從這點上可以感受到蘋果試圖向競爭對手證明自己自信和野心。
對「維修」的新時代闡釋
如果説蘋果也存在死角,那或許就是今後如何應對換購週期日趨長期化的問題。如果外觀設計變得普遍化,消費者每年換購新産品的意願會變弱,而是通過維修保養來延長使用。
不過,如果處理速度變慢、易用性變差,消費者就會對廠商爆發不滿。過去,重視外觀設計的電腦也不是沒有過這種情況,在某個時候廠商被迫讓産品下市也是常有的事。
![]() |
作為智慧手機和平板終端革命推手的蘋果實際上並不認為作為均一化産品象徵的個人電腦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此次試圖通過重新升級「MacBook」向消費者顯示新的價值 |
翻閱歷史會發現,蘋果在1990年代就曾提供將一部分舊款機型升級為最新款配置的服務,即有償更換基板。雖説當時是業務規模較小,田園詩歌般的時代,但是當時這種在最大程度上取悅蘋果追崇者的想法,站在如今的角度看來也並未過時。即使改變了形式,如果能以符合時代的要求對産品維修加以全新的闡釋,蘋果將在消費者面前樹立起一個不僅在産品方面,而且在維修上反對快速時尚的新型IT企業的形象。
蘋果公司創立至今已經大約40年。3年前標榜「站在人文科學與科學技術的交叉點上」的賈伯斯已經離世,但是「蘋果王國」不僅繼續著繁榮,而且顯出更強勁的勢頭。賈伯斯的繼任者——現任首席執行官(CEO)庫克「船長」雖然沒有創造驚喜,但是無疑憑藉其堅實的手腕繼續掌控著蘋果的舵盤。庫克如今正站在三岔路口,即賈伯斯標榜的十字路加上時尚的路口。如果要打一個比方的話,蘋果未來可能會成為重視傳統的同時通過最新素材和縫紉技術來引領潮流的21世紀的愛馬仕。而Apple Watch和MacBook正是蘋果朝著締造200年企業王國而邁出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一步。或許,後代的歷史學家會做出這樣的評價。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電子報道部 高田學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