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各國對華態度出現變異?
2015/10/13
馬來西亞允許美軍利用其軍事基地
在面朝南海的馬來西亞軍事基地,可以看到一些此前看不到的光景。美國軍機飛到此地補充燃料,隨後飛走。
![]() |
著眼於通過填埋岩礁等不斷在南海增強勢力的中國,馬來西亞希望從側面予以美軍幫助。東盟的這名相關人士解釋説:「雖然沒有公開協助美軍,但中國也應該注意到了。馬來西亞也多少意識到這樣做會遭到中國的反對」。
如果是以前的話,根本就想不到。東盟的外交官表示,「馬來西亞雖然在南海與中國存在島嶼領土主權糾紛,但對中國卻保持和解的姿態」。
|
那麼,馬來西亞為什麼明知會惹怒中國,還允許美軍利用其軍事基地呢?其導火線可能是中國的行動。
中國海軍在2013和2014年春季兩次在馬來西亞海域實施軍事演習。今年6月中國監視船出現在近海,並與馬來西亞軍艦對峙。這些均發生在馬來西亞的專屬經濟水域(EEZ)內。據該國相關部門介紹,僅2008~2012年中國艦船駛入馬來西亞專屬經濟水域高達35次。
抱有危機感的馬來西亞2003年接受美國軍艦在其港口停泊的次數為6次,2012年之後次數增至4~5倍。馬來西亞除了決定在南海沿海設立自主的海軍基地外,還決定組建登陸部隊。
關於原因,馬來西亞的戰略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分析官洛克曼(音譯)分析稱,「僅僅採取柔軟的對華路線能行嗎?在馬來西亞政府內部出現了這樣的質疑」。
如果馬來西亞的軸心出現變化,東盟整體對華姿態的「重心」也將發生變化。目前東盟國家基本可以分為三派,(1)在南海問題上採取強硬態度的對華強硬派的菲律賓和越南;(2)接近中國的親華派柬埔寨和寮國;(3)中間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
圍繞資源加強警惕
其中,很大程度上左右東盟整體姿態的是中間派。與馬來西亞一樣備受關注的還有人口占東盟總人口約4成的印尼。
與中國不存在南沙群島領土所有權糾紛的印尼目前採取的是中立態度。不過,最近2、3年,中國艦船多次南下進入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資源的印尼納土納群島附近海域,印尼內心加強了對中國的警戒。
因此,印尼軍隊與美軍今年4月在該海域實施了偵察演習,8月實施了登陸演習。印尼海軍相關人士表示「希望定期與美軍舉行演習」,此外還計劃強化納土納群島附近的海軍基地。
![]() |
15年4月27日東盟首腦會議開幕式上握手的各個首腦(kyodo) |
另一方面,同為中間派的泰國則出現靠近中國的跡象。由於泰國在軍事政變後受到了美國等國的制裁,最近泰國開始著手從中國軍方購買潛艇。
全球近一半的石油和天然氣(LNG)要通過南海,南海形勢的變化直接關係到日本的經濟。因此日本也在密切關注成為南海形勢風向標的東盟「中間派」的一舉一動。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秋田浩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