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在中美之間如何「站隊」?
2015/11/02
中國在與周邊國家有領土主權之爭的南海南沙群島通過填埋7處岩礁而建造了「人工島」。美國10月27日向其中的渚碧礁等12海浬(約22公里)以內派遣了神盾級驅逐艦,彰顯了不承認其屬於中國領土的姿態。
![]() |
南韓總統朴槿惠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在北京(kyodo) |
在此情況下,最受關注的是南韓的反應。這是因為南韓與日本同樣都是美國的同盟國,但僅僅作出了與中美保持相等距離的的評價。
「態度模稜兩可,讓人不知其靠近哪一方」
在美國神盾艦在渚碧礁等海域航行之後的10月27日,南韓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會上被問及南韓的立場時回答:「一貫表明了南海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航行自由的保障等非常重要」,採用了抽象措辭,避免了批評中國和支援美國。
「這一地區的爭端必須依據國際上確立的規則得到和平的解決」,29日南韓《中央日報》和《東亞日報》報導稱,南韓總統府相關人士28日如此表示,此外還提出了如下立場:
*南海是南韓出口産品的30%、進口能源的90%通過的重要海上通道,是與南韓具有密切利害關係的海洋。
*為了避免對南海的和平與穩定造成影響的任何行動,南韓一直通過國際會議等場合發出強烈呼籲。
關於美國在南海的行動,將顯示出什麼樣的態度?南韓政府內部自27日至28日無疑進行了討論。但是,結果僅僅是提及了國際法的重要性,避開了支援美國的表態。即使是呼籲「克制」,也不知是向中美哪一方發出呼籲。
「表態模糊不清,甚至不知其更靠近美國和中國哪一方」,對於南韓總統府的表態,《東亞日報》在社説中這樣評價,同時指出「這樣模糊不清的態度將管用到何時,仍是一個疑問」。
關於南韓朴槿惠政權,很久以來就被指「倒向中國」。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模糊應對駐韓美軍討論部署的「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可以説這種態度同時體現在南海問題上。
但是,這種南韓的應對舉措有可能迎來極限。這是因為歐巴馬政權宣佈今後將在數周至數個月時間裏,在南海展開與此次相同的行動。
在年底之前,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首腦會議為代表的外交日程將相繼展開。在這些場合,焦點無疑將對準中國的填海造地問題。南韓站在中美的哪一邊,或將不得不「站隊」。
迫不得已的等距離外交
那麼,南韓在內心深處是怎麼考慮的呢?接近南韓政府的一位南韓安保專家説:「我們也對日趨強大的中國感到擔心。南北方成為分裂國家,原本也是因為中國參加朝鮮戰爭。因此,南韓接近中國並非是信賴中國這個國家」。
這位專家在如此強調的基礎上,對於南韓仍然不能損害與中國的關係的原因解釋稱:
(1)要實現南北統一,不僅是美國,中國的協助也不可或缺。如果將中國變為敵人,統一將更加困難。
(2)從對中國市場的依存度來看,南韓明顯高於日美。
(3)美國在二戰後數次顯示出縮減駐韓美軍的態度,南韓産生了動揺。內心深處有一種潛在的不安,一味依靠美國沒有問題嗎?
也就是説,南韓並非積極主動地與中美展開等距離外交,而在國家利益上存在迫不得已的緣由。尤為迫切的緣由或許是(1)。歐巴馬政權完全未能阻止朝鮮的核開發。這樣的事實被認為導致對「一門心思靠美國」的擔憂格外加劇。
不過,如果演變為中美真正發生衝突的事態,南韓將何去何從呢?「到那時,當然將站在同盟國美國一邊。除此以外沒有其他選項。正因為如此,最佳劇本是避免中美危機,防止陷入南韓進退兩難的局面」。另一位南韓外交專家這樣表示。
南韓不希望在中美中之間「站隊」。南海局勢正在對這樣的南韓構成沉重壓力。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秋田浩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