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實力(1)國際化意味什麼
2016/02/16
中國開始意識到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性還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後。中國人民銀行的李波指出,當時美元等大幅波動導致國際貿易萎縮,中國進出口企業採用人民幣結算的必要性大大提高。暗示啟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背景在於基礎貨幣美元的不穩定。
作為國際化的具體措施,2009年起在上海等地試行了國際貿易採用人民幣結算。2011年解禁了中國國內機構的人民幣對海外投資、以及銀行按人民幣結算的海外融資業務。並在香港建設人民幣離岸市場,邁上了走向國際化之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SDR貨幣籃子構成貨幣必須是「可自由利用的貨幣」,提出了外匯交易、用作儲備貨幣等必要條件。還有人指出,此次又加上了在貿易金融和國際結算中的利用等新條件,表明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將人民幣納入SDR。
在被納入到SDR貨幣籃子後,各國央行就有可能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而增加持有量。關於基礎貨幣,英國匯豐銀行(HSBC)的屈宏斌指出,這並不意味著人民幣將取代美元成為主導儲備貨幣,而是人民幣將為建立多儲備貨幣的國際金融體系做出貢獻,在這其中,美元、歐元和人民幣各得其所、各盡其用。
另一方面,中國將被迫推行資本交易的自由化。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學家塔米姆·巴尤米(Tamim Bayoumi)推算「如果實現資本交易自由化,將會有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GDP)11~18%的資金流失」。能否在不引發混亂的情況下實現自由化,這對中國金融部門來説將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經濟解説部 太田康夫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