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的不靠譜資訊在忽悠誰?
2017/03/10
中村裕:在中國,如何解讀資訊和統計數字非常重要,如果不經判斷就全盤接受這些數據,會嚴重誤判實際情況。尤其是中國企業公開資訊時,會在盡可能的範圍內「動手腳」,美化自身狀況避免公開不利資訊。尤其最近由於經濟減速等原因,在企業發佈的消息中,甚至有些可以被認為算是虛假的資訊,需要多加注意。
2017年初以來,手機廠商小米披露資訊的方式成為話題。小米最近公開的資訊具體如下。
![]() |
小米專賣店(1月,廣東省廣州市) |
2016年10月在印度售出超過100萬部智慧手機、2016年在印度市場的銷售額突破10億美元、2016年在全球累計申請的專利件數達到1.6萬件、2017年力爭使銷售額達到1千億元……
這些資訊極其有限且非常片面,難以做出評價。有中國媒體指出,小米不公開關鍵資訊很引人關注。小米沒有公開2016年在中國和全球的智慧手機實際銷量和銷售額是多少,可以説這些才是最受關注的內容。
為何會這樣呢?媒體認為,以前業績出色的小米最近情況大不如前,因此不想公開。
美國調查公司IDC在2月上旬公佈的中國智慧手機市場調查結果顯示,小米2016年的國內銷量同比減少36%。此外,銷量排名也由2015年的第1名驟降至第5名,這一結果非常具有衝擊性。也就是説,可以認為小米是一家只積極公開對自己有利的片面資訊,完全不公開不利資訊的企業。
被稱為「下一個小米」的樂視網資訊技術(LeEco)也疑點重重。作為大型視頻發佈企業,樂視在2016年夏季大張旗鼓地宣佈,將在浙江省開始生産純電動汽車(EV)。預定年産40萬輛,投資額換算成日元相當於3千億日元。此外,還宣佈在美國建設年産20萬輛的工廠,計劃從2018年開始量産。
![]() |
賈躍亭在記者會上發佈樂視的環保車(2016年4月20日,北京) |
但只要對汽車行業有一點了解,就會馬上明白樂視發佈的內容有問題。樂視作為新興企業剛剛進入汽車市場,今後1~2年裏在中美實現合計年産60萬輛汽車並非易事。籌措資金、建設工廠、確保雇用、構築供應鏈、確保銷售店自不必説,還需要保證汽車品質等,面臨的課題堆積如山。
不出所料,樂視從2016年秋季開始陷入資金週轉困難,股價暴跌。又被爆出在美國拖欠供應商貨款,遭到起訴。據悉,最近樂視在美國的純電動汽車生産計劃大幅下調至年産1萬輛,預計投産時間也推遲至2019年。當初發佈的內容被認為「虛假資訊」也不足為過。
2016年6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上海中毅達被曝光過去3個月的銷售額全部是造假。不僅是企業,遼寧省政府1月承認2011~2014年存在虛增經濟統計數據。如此來看,認為國家統計數據存在誤差也很正常。
如今,中國公佈的數字被全球投以懷疑的目光。如果放任不管,中國將進一步失去市場信任,難以阻止資金外流。不信任將招致不信任,如果陷入惡性循環,中國經濟的復甦腳步將進一步放緩。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